回忆我的大学体育生活
(2009-05-16 10:02:15)
标签:
体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1995年9月的一天,我一个人背着行囊,怀揣着父母从村里东借西凑的学费,独身一个人来到阜阳师范学院报道,开始我为期两年的大学生活。
大学的生活给了我从没有的学习感受,从没有的心情生活体验,但更多的是给了我学习压力。
当时的体育系每年招生40人,整个体育系也就80人。能从千军万马中胜出的40人也算是幸运儿了,但对我来说,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从体育系第一节的田径课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和他们的差距。和一米八、一米九的同学相比,仅仅一米七的我,好像“鸡立鹤群”;起跑时同学如箭一样飞了出去,我只有在后面“喝鞋灰”的份,让我望尘莫及······刚入学的一段时间,我心灰意冷,感觉到从没有的压力,内心深深的充满自卑。那段时间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跑神,终于有一天,因为我在课堂上随意说话惹得武术老师刘老师非常生气,让我站在一边好好反省一下,系主任李明经过操场,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对我说:“克才,下课后到系办公室去一下。”我依然记得,在那个初秋的黄昏,当我走进系办公室时,系老师对我的关系,给予我的鼓舞。
系主任李明老师让我坐下,但我不敢做,只是拘谨的站在那里听老师的教诲。李明老师的话如丝丝的暖流滋润我的心田:虽然你的专业成绩不是很好,你的协调性还是非常出色的,体操老师肖老师早就在系里说过你对体操动作有悟性,老师做一遍示范你就能掌握要领,动作做的很是规范;再说你的文化课却是他们不能比的,你当初被录取,就是因为文化课突出,今后学好理论课,会对你的实践课有帮助;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要你积极锻炼,专业课成绩一定能上去!体育系书记吴老师,《运动训练学》老师吕老师(现在是体育学院的院长),体操老师肖老师,排球老师余老师,辅导员朱老师都帮我分析,明确学习的方向。特别是武术老师刘老师,并没有当着全系教师的面批评我,只是对我说,上课随意说话,既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又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让我惭愧的低下头。他们和蔼的语言丝毫没有责怪、批评的意思,更多的是言语中充满着为师的关爱,为师的鼓励,为师的期望,以致我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还在想,这就是在课堂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威严的老师吗?对我这样关心,这样体贴?那一刻,我的压力和自卑都被抛之九霄云外,整个人也不由自主的轻松、自信起来,我暗下决心:一定刻苦,刻苦,再刻苦,不让老师的良苦用心白费!
随后的一段时间,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教室里、操场上。那苦涩难懂的《人体解剖学》课本,被我翻了又翻;我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放在阶梯教室和阅览室里,在学习氛围浓郁的环境里,汲取专业和文学知识的营养;学院的操场记录了我的脚步,各个体育活动场地都洒下我青春的汗水。慢慢地,我的脚步不再软绵无力,而是充满无穷的爆发力,信心让我不再犹豫不前,激情让我热血澎湃。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所有实践学科都是良,体操是优,特别是《人体解剖学》也是班级为数不多良好中的一个。
大学第二学期,是最值得我回忆的一个学期。那一年,院里举行“文学新星”校园小小说、诗歌、散文大赛。听中文系毕业的辅导员朱老师说,每年院里举行的文学比赛,都是中文系的天下,其龙头老大的位置无人能捍动,实力更少无话可说。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院里“文学新星”评比活动中,我和同班同学何晨羲联手颠覆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何晨羲获得小小说第一名、诗歌第二名;我获得散文第三名。这样颠覆习惯思维的成绩让中文系毕业的辅导员瞠目结舌;让中文系的那些才子、才女们黯然失色;系里的老师更是感到不可思议,毕竟体育系学生一直在文学方面没有显示过人的天赋,每次这样的比赛,体育系的学生都是陪衬当绿叶,从没有当红花的机会。以致我们的辅导员在班会上发出那样的感慨:虽然我是你们的辅导员,但我一直以来对体育系的学生存在偏见,从没有想到体育系的学生有这样高的文化素质和如此高的艺术修养,写出战胜中文系的文章,今天是我们体育系的二个“大才子”改变了我的思维······后来同学不再称呼我们的名字而是言必喊“才子”。后来,我的文章一直见诸地方报刊,有一次,我到院财务科领学校奖励的稿费(报社有一定的稿费,院里奖励同样的稿费),记得财务科的工作人员看到我的学生证说:“你是体育系的?”我说:“是的,我是体育系的!”工作人员说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体育系的学生也有稿费?”何止是我有稿费,何晨羲比我更厉害,他在毕业时出了一本诗集。
临近毕业是最忙碌的时候,既要实习,又要准备毕业考试。每天下午下课后,我和同伴总是刻苦训练每门必考的科目,虽然大家的成绩绝对能应付毕业考试,但谁都珍惜大学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接受大学生活的最后挑战。也就是在毕业前夕的一天,我和一同实习的同学在操场上训练到晚上7点半后,到浴池洗澡,因为身体极度脱水,双双晕倒在浴池里,当我们拖着虚弱的身体相互搀扶着走在校园里,我们自己为自己感动。火热的五月到七月,我们挥汗如雨,从不言苦叫累,因为这就是青春的追求、青春的本色。毕业考试时,我的毕业成绩由当初入学时的倒数几名一跃升到班级第十名,我为此骄傲,为此自豪。
工作十多年来,我的教学生涯一直受大学恩师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老师们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教学风格,不为世俗所动的为人处事,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让我受益一生。在此,对恩师们真诚的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