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下乡”点燃运营商农村竞争导火线

(2009-02-20 16:50:02)
标签:

it

分类: 电信资讯

“手机下乡”点燃运营商农村竞争导火线


  运营商在农村市场的拓展通过近日启动的“手机下乡”达到了高潮,运营商的加入,也将把“家电下乡”提升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

  目前运营商都根据自己的经营优势和特色业务通过“手机下乡”在农村逐步推行。据悉,中国电信利用综合服务的优势,把“固话、宽带、移动业务的优惠组合”作为手机销售的一项补贴;中国联通把“赠送手机报”等增值业务纳入补贴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手机下乡”或将开启运营商在农村市场进一步竞争,同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随着农村市场的开启而加剧,业务开发也会更加深入。

  运营商“下乡”抢市场

  三大运营商“下乡”的步伐正在猛然加快,而“手机下乡”成为目前运营商在农村竞争的焦点。

  此前,中国电信宣布,中国电信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全国31个省区市均具备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资质的通信运营商,并开始全面启动“手机下乡”工作。这是中国电信第二次中标“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流通企业项目。此前,中国电信已于2008年11月20日获得了在部分省市推进“家电下乡”的资质。据了解,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用户,到中国电信营业网点购买CDMA手机入网,都将获得“手机大礼包”。

  中国联通近日也正式启动了“手机下乡”活动。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12个省区市的农民朋友在中国联通自有营业厅购买数十款“家电下乡”指定手机。据了解中国联通在2009年将把“手机下乡”活动推广到全国。

  中国移动不久前的第二批全国“家电下乡”项目中,中标10个省份。在事实上,中国移动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对农村市场的迅猛攻势,据中国移动公布的消息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新增用户中一半来自农村市场。

  除了三大运营商之外,各终端零售企业也参与到“手机下乡”的项目中来,包括中邮普泰、天音通信以及迪信通等。

  提升信息消费层次

  运营商对下乡运动如此热衷,主要在于发展和积累用户,为增值业务的扩展、3G业务的推广以及全业务经营做准备。

  “手机下乡”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运营商在农村市场的扩展功力,无论对运营商来说还是对农村市场来说,都是一大利好。

  对农村市场来说,“手机下乡”将有利于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推进。业内人士表示,以中国电信为例,“手机下乡”将加快“村村通”工程的推进,带动“信息田园”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铺开。对运营商来说,“手机”下乡是难得的跨越式发展机会。首先,有利于运营商增值业务的扩展和提升。据悉,中国联通在“手机下乡”中,为农村用户定制手机上网、农业致富信息等增值业务。中国联通还为农民用户免费提供增值业务包包括手机报、农业致富信息、天气预报等让农民朋友们及时掌握国家相关农业政策并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其次,有利于运营商聚焦3G资源,开展3G服务。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启动3G服务之后,农村市场也将为我们发展3G积累客户资源”,专家表示,农村客户的加入,将为运营商发展3G积累客户资源。

  可以肯定的是,与一级城市3G争夺战一样,三大运营商在2009年的农村市场同样将展开激烈的竞争。未来广大农村市场通信消费的启动,将为中国通信三巨头带来丰厚的收益。 

  运营商在农村“从头开始”

  城市的销售经验在农村未必行的通,专家表示,面对广大的农村市场,在城市有较好发展经验的运营商在农村还得“从头开始”。

  运营商“手机下乡”的渠道,目前主要还在依靠运营商各自的销售网点,但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来说,现有销售网点还远远不够。据了解,中国联通全国31个省区市共20000多个自有营业网点其中县乡自有营业网点近7000个,占总比仅为35%。根据印度等国发展农村通信的经验来看,政府对弱势运营商可适当提供财政补助和政策支持,以此来提高农村市场的网络覆盖率。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网点销售外,运营商也可提供其他服务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电子销售渠道,为有条件的农民朋友提供便捷服务。

  当然,农村通信的消费和城市相比,依然偏低,大部分农村用户的通信消费集中在语音上,数据业务发展程度较低。一位熟悉农村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运营商要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提供适合农村用户使用的手机,开展适合农村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业务,比如天气预报、农业信息等服务。

  本次三大运营商均涉足“家电下乡”,优势各不相同,谁能够成为农村用户的最佳选择,也成为了电信重组、3G发牌之后一场激烈的博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