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四十课(三)修学具备正知正念而成办他利

(2018-09-18 11:40:47)
标签:

正觉之道

佛子行

广释

闻思修

道次第

分类: 根让仁波切《正觉之道.佛子行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四十课(三)修学具备正知正念而成办他利


(四)修学具备正知正念而成办他利  


颂词曰:

总之一切行止中  观心处于何状态

持续具足正知念  成办他利佛子行


颂词直解:

       佛子在行、住、坐、卧一切言行举止中,都要时时觉察自己内心处于怎样的状态,持续保持正知和正念,以此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是佛子的修行。


       基于一切有情众生都曾为父母的认知,生起念恩、报恩的动机。站在众生的角度,用智慧了解他们最能够接受、最适合的教法;用慈悲引导他们逐步趋近觉醒,最终获得解脱。这就是菩提心能够帮助众生的本质。在正知正念的警觉和推动下保持这个动机,行者的身、口、意自然就能令众生获得真实的利益。


       看地图并不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只能按地图的指示实际去走,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在之前学习了那么多可以利益众生的大乘佛法,但学到的那些知识并不能真的令我们利益到众生,要能真实利益到众生,必须依靠正知正念的提携和指引去修持。当我们娴熟地以正知正念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时时反观自心,检视自己是否减轻了轮回中的世间八法,运用教法的能力是否提升,对三宝和成佛之道的信心是否增长?当信心确定增长时,会自发地珍惜能够使自他脱离轮回苦海的甚深教法。


       在修持之道上,我们时常都应以正知正念提醒自己,不可遗忘初心——令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回归到生命本来的圆满,这种发自内心的无我利他,才是《佛子行》的宗旨。当我们把佛子行的目标放在心中,就有了人生导向,无论任何所作所为,都能以身口意利益众生。这也就是实修《佛子行》的最佳方式。正如夏日瓦尊者所说:“一切时中,当以正知正念不放逸摄持;作何身语意三事,皆以菩提心为前行。”


       大乘道的核心在于无我地利益众生。由于碾碎了我执,菩萨不会有匮乏感和偏好,因此能做到为众生无条件地奉献一切,他们能给众生的帮助是有效且无限的。依循成佛之道的佛子,也要训练培养这种了无执着的自由。


       但是,如果没有以正知正念随时保持这个动机,行为就会变得伪善。例如,一场饰以仁义道德的说教,目的只是为了获取不菲的学费;一支标榜爱心的基金,却深陷贪腐的泥淖;拜访许多知名大师的一段经历,却是为了炫耀自己的不凡……如果不以正知正念掌控自己的心,任何看上去完美的善行,都将被我执染污而变得毫无意义,即使长期待在佛陀身边的大学者善星比丘也因此堕入了饿鬼道。


       相反,只要有正知正念提醒自己始终保持纯粹的利他心,尤其是把我执粉碎之后,任何行为都能使众生受益。例如,古印度的八十位大成就者中,表面上看,许多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士,卑微的乞丐、猎户、娼妓。在世俗人的眼中,他们没有任何地位,更没有令人炫目的宏伟善行。但是,他们的内心已经获得任何世间人可望不可即的神圣证悟,由于卸下了我执的枷锁,他们的身心无比的自在,并对一切有情众生充满无间断的慈悲,使无数众生因为跟他们结缘而获得解脱。 


      《集学论》中说:“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修习菩提心,一切行动都要从菩提心出发。”“菩萨的学处如此而已,即全面修心。”诸菩萨在一切威仪中,以正知正念不放逸摄持,按照《行境清净经》中所说而学习,在利他目标的驱动下,训练把一切转为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与成就菩提之因。《教诫国王经》中说,只要不退失为利益众生而希求菩提的愿望,一切的菩萨学处都包含在其中。


       如果放弃为利他而希求大觉之心,将会舍弃愿行菩提心。因此,我们不管现阶段有没有能力为他人带来真实的利益,都需竭尽全力坚守信念,想方设法不让利益众生的意愿退失。每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力所能及,必须毫不犹豫地全心全意帮助他人,只要坚持“为利众生愿成佛”的信念,那么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具有菩提心的修行。《菩提心释论》中说道:“哪怕没有能力作利他的事业,都应当时常修持利他的意愿。如果谁有了这样的意愿,他实际上就已经在利益他人……最殊胜的功德是强大的利乐心;最殊胜的教授,除了恒时观照自心外,别无它事。”


       朗日塘巴尊者说:“大乘行者所作之事,除了利益有情之外没有别的,因此利益他人的铠甲不可狭小!”如果我们自认为是大乘修行人,但思想狭隘、行为自私,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所修就和大乘佛法背道而驰了。所以,时刻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心十分必要,提醒自己不忘菩提心能够利他的功能,不忘用菩提心去实现利他。像博多瓦格西说的那样:“于四种威仪,由正念正知摄持,行走也要由慈悲菩提心行走;如是,坐卧饮食等作何三门事,一切皆由慈悲菩提心来造作净化。”


       佛子为避免忘记自己的目标和修道,要时刻保持正知正念,这能令我们警觉和清醒,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因此,阿底峡尊者说:“念知不放逸,常时护根门,于昼夜三时,再再观心续。”这种修行的态度,善知识扎嘉巴也说道:“常时需正念一再地警觉瞭望,正知一再地观照侦察,不放逸一再地警惕。”


       总结之前所说的佛子修行次第,其中所有的精要就是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应时时观察自心处于善或不善的何种状态,保持无间断的正知正念,甚至在梦中都不令退失。此外,还应保持利益众生的殊胜宏愿,不忘自己是志愿利益众生的大乘行者,这些就是佛子行持自利利他的根本,应极为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