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学如何断除烦恼
颂词曰:
烦恼串习难对治
执持正知正念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
立即铲除佛子行
颂词直解:
凡夫的烦恼习气极其难以对治,需要我们时刻提起正知正念的利剑,心中贪嗔痴等烦恼一旦萌芽,立即予以铲除就是佛子的修行。
修行,不是无的放矢。如果没有目标的胡乱射箭,即使将箭全部射完都没有任何意义。由于凡夫对事物缺乏正见,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以致常常被烦恼习气控制而犯错,而且这个习气根深蒂固很难对治。因此,最需要改善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便是要用修行来对治的标靶,三士道的正见就是基于此而建立的。
下士道行者,为了得到人天福报而远离十不善、行持十善,这就是人天乘。所以,下士道遵循因果正见,以断恶行善为修持方法。
中士道行者,厌离轮回之苦,欣求寂灭之乐,实修十二因缘和四谛十六行相,以达到止息烦恼的涅槃境界,这就是声闻缘觉乘。所以,中士道遵循人无我空性正见,行持以出离心为核心的一切善法。
上士道行者,以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宏大发心,累积有相的福德资粮和无相的智慧资粮,自觉觉他以至于觉行圆满,这就是菩萨乘。所以,上士道遵循人法二无我空性正见,行持以菩提心为核心的六度万行。
这些正见不可能凭空产生,只有依靠闻思经论才能建立。《佛子行》从开始至此,所讲述的就是这些正见与修行,我们通过学习,获得了这一系列宽广而有深度的视角,同时也就掌握了解决烦恼的方法。例如,我们学会了做水供、磕头、持咒、阅读和思考经典、修菩提心和空性等,这一切善法就如同宝剑,能斩断烦恼习气。但是,仅仅知道和产生作用是两回事。即使我们闻思得再多再好,对宝剑的功用及威力了如指掌,但如果没有正知正念引导,就不会用宝剑去对治烦恼,那么知识只是知识,仅仅是对一堆概念的肤浅理解,并没有转化为灭除烦恼的力量。那么,我们仍将深陷烦恼之中不能自拔,根除痛苦也成了奢望。因此,在具备正见的基础上,运用正知正念对治烦恼极为重要。
我们从四个角度来理解颂词:第一,什么是正知正念;第二,没有正知正念对治烦恼的过患;第三,具备正知正念的利益;第四,修学以正知正念实现利己。
第一,什么是正知正念
人们常常提到“正知正念”这个名词,但对正知正念的意义和作用并不一定确切了解。
正知,是对自己身、口、意三门所行善恶能明白观察。换言之,正知也就是善心和信心。《入菩萨行》中说:“再三宜深观,身心诸情状;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正念,是念念不忘取舍,即对所缘善法忆持不忘,内心不放逸。不放逸是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其本质即是止恶行善。如经中所说:“尽所说的一切善法,一切的根本即此不放逸。”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故当励力勤守念,失念则坏一切法。”
在学佛的过程中,必须先要通过闻思树立正见,我们才能通过观察身口意三门分辨对错,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标准,念念不忘取舍,这样才能具备正知正念。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正念而缺乏正知是没有用的,哪怕顶着佛教徒的头衔、身上挂满念珠,也照样会成为习气的奴仆。同样,只有正知而不具备正念,虽然善于观察却无正念相伴,只会任心散乱、恣意造业。所以,正知正念二者缺一不可,正如《入菩萨行》中所说:“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紧系念法柱,已栓未失否?”
因此,只有正知正念的协同运作,我们才能恰如其分地取舍善恶,将《佛子行》所教导的大量修行方法,实际用于对治和削弱烦恼习气。《妙臂请问经》中说:“自心如同闪电、云雾、暴风、海浪,变化莫测,随外境而转,故当善调自心。”凡夫的心极不稳定,总是被外境牵动,刹那不停,而这些心念大多是贪嗔痴的妄念,因此一定要善于运用正知正念调伏这些习气。所以,行者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修持佛法,在心中时刻保持正知正念是达至正觉的必要条件。
总之,以正知正念对治烦恼,就是时刻观照身口意三门是否如法,念念不忘正确取舍。了知是非对错、善恶业相,以及烦恼产生的原因,随后以善法对治并铲除。因此,一切显密的修持,都依赖于正知正念,故而极为重要!
第二,没有正知正念对治烦恼的过患
如果我们对辨析取舍的见地浑然不知,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只是了解见地,心中没有生起正知正念,那么见地也无法产生作用。正如衮巴瓦尊者所说:“要想清除烦恼就必须弄清它的过患、它的实质、它的产生原因以及它的对治法。通过了知其过患,才会把它视为过失或不幸的坏事,并与之作斗争,将它当作怨敌去断除。如果不能认清烦恼的过患,便不知烦恼习气实为怨敌。”
如同小孩失去大人的保护就很容易受伤害,远离了正知正念,最根本的过患就是断除不了烦恼习气,将继续在轮回苦海中沉浮。自心若失去了正知正念,就不能守护菩萨学处,过去所学过的一切关于菩提心、空性和六波罗蜜等教法,都成为一纸空谈。《佛遗教经》里讲:“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心,一切善事难以成就,依循菩萨们所学的善法功德也生不起来。假如失去了正知正念,就如同毁坏的宝瓶,无论灌多少甘露也无济于事,即便勉强做形象修持,境界也无法提升,更无法获得证悟。所以,为避免自心被习气控制,正知正念就尤为重要了。为此,寂天菩萨曾说道:“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要想守护菩萨学处,必须励力鞭策自己守护自心。“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由于我们动摇不定的凡夫心会引生种种过患,所以寂天菩萨在论中,合掌诚挚地劝请想要护持自心的修行人,一定不要忘记正知与正念,时刻用它来守护菩萨的学处。
《经庄严论》中是这么说明没有正知正念对治烦恼的过患:“烦恼坏自坏他坏净戒,退损失利护法大师呵,斗诤恶名他世生难处,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如果在烦恼生起的时候,不以正知正念来对治,哪怕我们能将经论倒背如流,精通《佛子行》的所有修法,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佛油子”,佛法的真实利益完全体现不出来,仍然被业力烦恼摆布,习惯性地忘记对治的目标。非黑即白间的思想蹦极和行为失控依然是常态,而在极端的情绪里,我们不仅不知道标靶在哪里,甚至善法的武器也彻底忘失了,迷失在应接不暇的轮回俗务当中。五花八门的烦恼在今后的余生中,只能令我们生起罪恶、痛苦、忧恼,损害自他等极大的过患。
仲敦巴尊者说:“若成为烦恼的对治则是正法,否则是非法。”我们的修持,如果是用正知正念对治烦恼习气就是正法;否则就是非法,哪怕个别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实际上也是假装修法。因为没有真心灭除烦恼习气,只是为满足世俗的期望而做给别人看,这类沦为世间八法的形象修持,会使烦恼习气无限膨胀,恶业也会因而迅速累积。
有些佛教徒抱怨自己皈依多年,但在面对烦恼逆境时却手足无措,所知道的佛理在逆境和习气前,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其实,皈依多年却没有进行任何实际修持,这就像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平时并没有往里面存款,急于用钱的时候,又试图用这个账户到银行提款,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为什么我们行持善法总是困难重重?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念,被强大的习气主导和控制,使我们的身、口、意沦为习气的奴仆,在无尽的轮回中受尽折磨。正如寂天菩萨说:“嗔爱等怨敌,全无手足等,非勇智如何,彼令我如仆,安住我心中,欢乐反损我,于此忍不愤,忍非处应呵……”嗔恨和贪爱等怨敌,完全没有手足肢体,也不是勇力和智谋如何了不起,但它们安住在我心中,把我像奴仆一样驱使,越是顺从它、讨好它,它反而越损害我。对这样一个怨敌本不应当忍让,我却一再忍受而不嗔恨,这种错误的忍让应当呵责。
佛法的修行正是要改变过去生中留下来的习气,任何事情都是习惯成自然,我们开始修持的时候可能有些困难,但如果坚持下去慢慢就不像过去那么难了。我们经常都很欢喜而且很享受地做一些世间事,比如一群人兴致勃勃唱歌跳舞、喝酒吃饭,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原因就是无始以来就在心中不断串习这些事情,所以非常习惯、乐意,轻车熟路且没有一点困难。但是对于修持佛法或者改善自己行为方面的努力,由于和凡夫的习性太不一样了,做一点还可以,多了就觉得困难重重,慢慢就没有意愿继续进行了。
烦恼习气实际上就这样成为了轮回最重要的推动力,而与之作战是条难行之道,之所以难,就是因为我们都太习惯于制造贪嗔痴三毒并活在它的恶果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原本不想这样做,但由于烦恼一直在心中不断串习,甚至自己都无法自控,这种习惯的力量积重难返。但再难也必须强制性地扭转,除非我们并不急于从生死轮回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其实如果对轮回中自己的处境完全知晓,自然会运用解脱之道。若非如此,我们只是惯于夸夸其谈,其实只是做解脱成佛的黄粱大梦,并没有一点务实的精神,去观察自己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只是不厌其烦地谈论证悟空性之后将会是多么美妙,陷入这种幻想中年复一年,而这种错误的态度本身就已经成为了障碍。
如果没有把正知正念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去训练与烦恼习气抗争,串习已久的烦恼不可能凭空消失,佛陀的一切教法对我们而言也就不会发生作用,即使我们能将八万四千法门全都背下来,所学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不足以对治烦恼习气,也不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影响。正如热衷于收集很多奇特的医方,却不用于为自己治疗病痛,这些医方再珍贵也体现不出其价值。同理,只有把学到的佛法道理运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才是超越轮回的关键。
所以,我们应努力以正知正念断除有着无量过患的烦恼习气,就像《入菩萨行》中所说的那样:“吾应乐修断,怀恨与彼战。”“惑为慧眼断,逐已何所之?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进。”也应向阿底峡尊者告诫的那样:“烦恼一旦发生,就需忆念对治法。若随烦恼放任自流,法还有什么用?……以对治法摧毁烦恼的胜士,才是勇士。”
第三,具备正知正念的利益
《华严经》中讲:“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正知正念就像非常坚固的灯具,能持续保持燃亮正法的明灯;以大乘佛法的慈爱之光,方能遣除三界轮回的三毒黑暗。所以,我们至少要有将所学运用起来的念头,否则之前学了那么多道理,仅仅知道一堆理论也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只有时时提醒自己不跟随习气,并运用佛法对治习气,才能体现佛法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将佛法奉为高悬云端的心灵鸡汤!因此,具有正知正念时时观察三门处于什么状态的行者,就像手持强有力的武器,在五毒烦恼将要生起或初露端倪之时,立即加以铲除。这就像误服了毒药的当下,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毒排毒,这正是佛子依对治法断除烦恼的修行。
正知正念的意义在于对治五毒情绪和谬见执着,如果不把悬浮于天空的雾霾吹散,我们见不到太阳,谬见习气一刻不停息地摆布着我们,更阻碍了我们看到实相。为清除这些障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修行佛法,主动对治贪嗔痴等习气引发的一切心念和行为。所以,我们时刻都不能离开正知正念,和习气的斗争就是我们修行的所有功课。断除烦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最粗大的开始一直到最细微的烦恼,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从资粮道、加行道开始就在用正知正念断除烦恼习气,直到见道、修道的阶段,不论是入定还是出定,都还在断除更细微的习气。因此,从修行开始一直到最后成佛,都离不开正知正念。
总而言之,具备正知正念能断除烦恼习气,菩萨所具有的功德都能在我们心中生起。《宝髻经》讲:“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让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所以,有了坚固的正知正念,我们才可以真正运用大乘佛法的慈爱之光,为自他一切众生遣除三毒和无明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