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平居杂谈——佛法交流

(2014-01-13 21:38:19)
标签:

佛法交流

平居

杂谈

分类: 网络摘菁
ZT:平居杂谈——佛法交流
平居杂谈
*** 回向和加持等 与自作自受的因果论 不矛盾吗?
*** 为什么“前念已灭,后念不起,中间是真空的”是错误的“直指”?
*** 关于“开悟是怎么一回事”的聊天讨论

————————————————————————————————————————
回向和加持等 与自作自受的因果论 不矛盾吗?
    当然矛盾了!
    俺这么回答,险!
    保险的做法是说不矛盾,你可以随便找些理由,高尚的或是理想的,只要不被戳穿,看上去都是皮面光鲜。只是这种问答,嘴里出来,耳里进去,对于自己和他人修学佛法估计没有什么帮助。当然,大家可以感觉良好。
    如果你真的扪心自问的话,这种说法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其实挺矛盾的。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在我执!
    首先看其对因果论的表述---自作自受。这是一种心行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述,当然不排除大德们随顺我们的我执而这么解释的。在我执坚固的情况下,人我壁垒森严,我们既不会真的愿意回向他人,当然也不可能接受他人的回向加持。事实摆在面前,我们无始以来就在苦中流浪,现而今仍然在。佛菩萨希望加持一切众生,可是我们终究无缘受持,所以还在流浪。加持何在?所以是矛盾的!
    一旦冲破人我之间的壁垒,实证人我不二,也没有加持!为何?我们凡夫在用右手帮助左手时,不会觉得右手在加持左手,本来一体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菩萨之所以被我们认为在加持我们,是因为菩萨已证同体大悲,加持我们时并不认为在加持我们,就像我们的右手帮助左手一样,无加持可谈。所以对菩萨来说,尽管每天都很忙,实无加持可言。只有我们这帮知见不清净的觉得,菩萨在加持我们。所谓因果,就是缘起性空,众生是菩萨的缘,菩萨是众生的缘。众生有病,所以菩萨有病。不再是狭隘的“自作自受”了。
    那么,加持和回向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有!有在哪里?有在我们希望从人我森严过渡到人我不二时,这段中间路程。发心回向,受菩萨加持,这种强烈的心行,有利于我们破除自己无始以来非常习惯的我执。没有这种发心,我执难以破除。藏地类似的修行方法,包括自他互换等等,其用意相同。当然,如果这种用心方式有利于你破除我执,那么所谓的加持也不能说没有起作用,所以加持也就无有而有了。归根到底,就这么缘起性空。
    所以,心佛众生本来无二。菩萨加持我们,我们也在成就菩萨,都是在消磨我执。如果我执不肯松动,佛菩萨拿我们也没有办法,姑且叫着无缘;我执若破,一切作为,自然利人利己,虽然并无利人利己的目的。绕这么一大圈,可以结论了:所谓加持回向,则非加持回向,是名加持回向。


为什么“前念已灭,后念不起,中间是真空的”是错误的“直指”?
    佛法里面本来没有这样的直指,近代有了,现在也有些流行。前几天我指出这与不二相违,可是能应用不二见来判别错见的网友不多。今天就用更基本的道理来说明“前念已灭,后念不起,中间是真空的”根本是一件妄想,不存在的事情。
    大家都不怀疑因果律,很多外道都承认。根据简单的,内外道都接受的因果法则,一件事情需要有前因和缘,同时会有后果。所以,有念不孤起之说,更有念念相续之说。也就是说,心念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如果因果法则是对的,中间的真空就不可能存在。
    同样的意思,如果中间可以有真空出现,则因果法则遭到破坏。前念后面如果是真空,则前念没有果。真空过后才起后念,则后念无因而起。。。如果你说真空中是有心念的,则此心念即是后念,那么无有真空可谈。这个“直指”是违背内外道共识的因果法则的。
    违背佛法的地方是:如果中间有真空,需要大家认识来悟,悟了则是不迷。后念起后则不是真空,是无明。则无明起于真空之后,那么无明则是有始,佛法中讲,无明无始,又称无始无明。同时,你的真空与他人的真空必定一样,与圣人与佛的真空也一样,你在中间这段真空期间就是圣人。后来无明又起,那么佛也会再迷,那么真金还会成矿,这与佛法相违。
    有人会说,我对此有实证,或是通过爆炸,或是通过一些突发事件导致。这种“实证”是行人的错觉,就像行人认为平时有心念是错觉一样,此时的真空也是错觉!此时心念比较细,行人觉察能力不足,所以真空也是错觉!
    由此也见,这种“直指”的错误是很低级的,为什么能流行如此,倒是值得所有的佛子反省。


关于“开悟是怎么一回事”的聊天讨论 
某甲: 俺来问第一问。。平居兄,你认为开悟是怎么一回事?
平居: 嘻嘻,哈哈。---开悟不得不说成是一会事,但是.....即使从事上来说,也并没有任何特征可言。这个道理很简单,若有特征可言,便有开悟之相,而开悟实在无开悟之相。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是针对很流行的说法,比如把开悟和爆炸等现象联系起来,那么,开悟是不是完全的一点事也没有了呢?也不是。只是这事没有特征的事相,不得不形于语言的话,开悟也不是行人的心态变化,而是行人用心方式不再被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所束缚。习气千差万别,就根本习气来说,就是能所对立的用心方式。凡夫除了使用能所对立的用心方式外,没有别的方式能够了知声色。这种用心方式,不遮而遮地遮蔽了心的本来光明。所以凡夫不见心的本来光明,而只见声色。凡夫两处遮蔽心的光明:第一,清醒时,因能所对立的用心方式而遮;第二,睡眠时,因昏沉敝心而遮。所以,凡夫从清醒时,突破能所对立的用心方式作手。能突破这种用心方式的局限,心性光明自然显现。行人此时方知,心性光明无始以来时时放光,并非此时新得。
某甲: 昏沉,不是一种能所对立吗?
某乙: 那心意识如何作用
平居: 所以,迷时并非真正有迷,似迷而已。俺打字慢,先说完要说的,再答问。悟时并非有悟,只是心用一改而已。所以,什么殊胜的证境也罢,什么光明相也罢,都与开悟无关。 由受遮蔽到不受遮蔽,本没有什么事件可言,不用破无明,因为无明本性从来是觉。更没有什么打开,关上可言。心性光明显现,并非有光明之相显现。嘻嘻,哈哈。所以没有境界可言。
平居: 昏沉,不是一种能所对立吗?---昏沉中提不起对立,但是梦中有。
某甲: 哦。。明白了。
平居: 那心意识如何作用---首先,心意识之作用是法尔如是,并非你在操纵。只是众生不了,无始的习气要能所用事。 这种法尔之用,便成为所谓的心意识。在诸佛分上,同样是法尔如是,然诸佛不受能所的局限,所以称为智,不成为识。
某乙: 某甲明白个啥
某甲: 梦是昏沉和清醒的中介处.....
平居: 就其实而言,有什么差别。所以,觉悟之人并不是没有能所。只是能照了能所不实,而不为能所所限。祖师为大众说话,岂不是起能所之用。
某乙:
某甲: 能照了能所不实-----》这第一个“能”和第二个“能”,有点不同吧?
某乙: 不实与不实有?
平居: 而以为,什么也没有时,是真心显现,此时错会。。。六祖说得分明,轮到上阵也要见。此一段光明在一切声色中显现。能照了能所不实-----》这第一个“能”和第二个“能”,有点不同吧?---第一个能顺俗意而言
某甲: 嗯。。
平居: 照了也是。所以不道不见。而正见时,能所又不二,与凡夫彻底割裂能所不同,所以又不得道是见。
某乙: 轮刀上阵也见 。
平居: 可见祖师轮刀上阵都干,你做一些问答有什么不可以?
某甲: 能所对立的用心方式----》太熟悉而不自见
平居: 若以为山河大地要消失了,真心才显现,此是断见。若以为山河大地要从影像上都消失了,真心才显现,此是断见---说清楚一点
某乙: 妄心息下即是
平居: 妄心息下即是---此犹是权说妄心当下是。
某甲: 断见,即断灭见
平居: 妄心息下即是---此犹是权说妄心当下既是。---可是,你得实际体会到。
某乙: 魏鸿勋老人有句:息妄不求真!真是庆快万千
某甲: 有断,必有常。若以为山河大地要从影像上都消失了,真心才显现,----》这个真心,必是常见。
平居: 魏鸿勋老人有句:息妄不求真!真是庆快万千 ---一般草面,任人捏弄。
某乙: 某甲胡扯瞎掰
平居: 断灭见和常见是一个藤上的苦瓜难兄难弟。
某甲: 不断不常,常断从来是兄弟。。哈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u/26686867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