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澄明广大心(一)
『以无所见建立空间』:
正如我们已讨论过的,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乃是修持密续的三项先决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依循密续道轨起修前,必须要对这三种条件达成圆满的证悟。我们只需要具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可以开始从事修习。
以空性的证悟为例,能于诸法究竟本性取得圆满正解乃是一种甚深的成就,假如我们要等到取得这种成就之后才开始密续的修习恐怕永无起步之日。幸而,这并不是个问题,若要修学密续各种不同的转化方便,我们只要有能力压伏一点凡常的我见便即足够,并不需要获得无自性的圆满证悟,但必须有能力从我们平常被迫扮演的角色中,为自己取得一点空间。
西藏喇嘛常说「无有所见即是最胜见。」虽然,这句话也许有些怪异,但却含有深奥的意义,因为它是描述大瑜伽士者们超离二边的广大圆满实相境界。
在平常的经验中,我们常被二取分别妄想所制,每天不停追逐可乐境,排斥不乐境,担负著一种狭隘的自我观念,把自己的光阴浪费于彼此的取舍之上。正如我们所见,这种对事物的二边分别深重垢染习气及对这种二取分别的坚信,只会引生迷惑不满。然而,我们仍有可能培养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真实观点,当我们对这种被迫进行的无尽生死轮回竞争,感到忍无可忍时,便会去学习智慧,长养对诸法实相的现观。
这种修习可以不同的次第进行,其中一些是极为重视概念上的抉择分析,另一些则比较重视亲证经验。最后,当我们愈加深入专注于这种广大的经验时,压迫我们所见的庸常实有显相便会开始消失,仅留下离二取的澄明空境。我们的心在这种完全没有彼此实体分别的空间中,会感到平和宁静,无有边际,远离局限。我们不会再被「所见」制伏,亦不会再相信庸常显相是绝对真实,从而达至远离二取的「最胜见」之中。
这时,我们的心是轻醒灵明—无有破立取舍,接受所有一切–绝不像处于昏睡无念般的状态。我们得尝无碍心识的真正解脱滋味,不再感到困扰限制,被迫不断从事上述无意义的自我游戏。因为肤浅庸俗,虚妄不实的二取分别心并不是人类心灵的根本本性,所以这种解脱是有可能达到的,我们的本性是像水晶一般明澈清净,自卑妄想完全没有容身之所,只会自行消失,而我们的一切束缚限制亦会随它一起消失隐灭。
假如我们能趣入并安住于自心的法尔澄明境位,便能拥有时间及空间,远离惑乱地看清一切事物,甚至还可以更善巧地处理日常生活的事情。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怀疑:「若我让自心返回它的纯朴自然状态,我怎能在这个复杂的世间中活动?怎可能到处去?怎可以继续保持我的工作?怎么去做饭?怎能办理各种事情?」但是,你们不断与自己进行这种争论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当你们处于这种明净的心境时,便能随心所欲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之上,这样便自然会把它做得更好。由于你们做事的时候心不在焉,所以才出现种种问题。例如,你们认为要清理家居时,心里却想着到海滩度假。大吃冰淇淋,这个时候便会遇上麻烦了。
『明性与离二取』:
凭籍在禅修时观察心识的流动,我们便能够自然达至这种离二取的广大境界。当我们细心观察自己的念头时,便会发觉它们是自生、自住、自灭,所以并不需要费力遣除妄念,每一个念头皆由自心的明净本性生起,亦同样会自然消融于这种明净的本性中。当念头终于这样地隐灭时,我们便要尽力令自心不散乱地专注于这种随之而来的明性。
当心中不断生起念头时,我们要训练自己不可随彼而转,我们的心识就像浩瀚的大海一般,有大量的空间可容纳种种妄念烦恼在其中漂流,所以我们不应让专注力被这些妄念烦恼扰乱。我们必须对自心的根本明性保持专注,不可被任何一种方式所扰乱,这样就是(海里)有一条特别可爱或特别讨厌的鱼儿亦毫无问题。甚至出现某种动人的庄严景象–而且是我们长久盼望它出现的那一种–我们亦不要多加谈论,当然,我们仍要认清发生了什么事情,重要的是不可让心境昏沉混沌对所发生的事情不知不觉。无论如何,在起念时要保持觉知,不可被妄念所转,要对生起这些妄念的根本明性保持注意。
为何用这种方式观察心识的明性是这样重要?这是因为当我们数数不断观察时,便会看见安乐与痛苦的生源,轮回诸苦及涅槃安乐的根本皆是「心」,而且还会看见,我们内心的那些习气邪见–如无明或不可依恃的我执–把自性实有的妄想执为真实。破除这种妄想魔咒的方法便是要了知诸法本性如幻,通达一切诸法仅是在内心明净虚空暂时生起的境相。所以,若我们对自心的明性能多加观察,认取显境为真实的执著便会愈少,从而,我们的苦恼亦会减轻。
透过这种方法观察念头的来去,我们便会更加靠近空性正见。表面上,实体显想仍会生起并维持一段时间,然后才会融回于自心的明性中,但是,当念头这样地隐灭时,我们必须训练自己认识这种谢灭状态,是比念头初时的实体显相更为真实。若能对这种「无所见」多作修习,我们对自心的澄明广大性便会愈加熟悉。这样,即使在极坏的念头及嗔、妒等烦恼生起时,我们仍能与心识的根本清净性保持联系。这种清净性与我们永不分离,不管我们生起任何迷惑烦恼,也仅是外在的客尘隐垢,它们最终也会过去,唯余下自心的根本澄明性。
在你们以这种睿慧观察心识时,便会把好坏等妄念放下,于是你们便会自然趣入离二取的境界。为何会有这种可能呢?应这样想:心识是像明净蔚蓝的天空,由无明我执产生的造作分别妄想则像弥慢于空中的污烟废气。虽然,我们现在常说污烟废气能污染大气层,但是,天空本身是绝不会被废气染污,因为天空与废气各自具有本身的特性。换言之,在根本层面上,不论有多少有毒物质飘入空中,天空依然不受任何影响。此即证明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天空便会再度变为澄明,同样道理,不论造作我见制造出多少麻烦问题,对我们心识本身的明净本性绝不构成任何影响。从相对的观点来说,我们的心识仍然是清净无染,因为心识的澄明性是绝不会与烦恼的本性混为一体。
若依绝对的观点而言,我们的心识是恒久清净澄明,心的无二性是绝不会被其所生的二取分别妄想所损害,所以就这方面来说,心识的本元清净,永远如是。
你可能会问:「嗔或妒等烦恼心念的本质也同样是清净吗?」是!任何心念亦同样具有这种澄明的无形本质,不管它们是善抑恶,是误解还是受骗,一切思想念头皆会反映出与它们本身相称的对象,正如镜子必须要明净无垢才能反映出镜前的面容,所以不管面貌是俊俏还是丑陋,心亦必须是澄明的。假如心境不甚澄明,便不能反映出任何事情,不管是好是坏。
我们可以把贤善的心境比作静止不动的清水,而迷乱的心境则可比作沸腾的开水。若我们去考察沸水的本质,便会发现尽管它是翻滚沸腾,但每一滴水点也是清净的,心的情况亦是这样,不论心是平静还是被二取妄见难以抵挡的复杂性弄得翻滚沸腾,其本性仍然清醒澄明。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是有能力从自我冲突的迷惑污染状态,走向清净心识本身的法尔明净境界,绝不可以认为我们的心在某种情况下难免会被染污,但这是不可能。假如我们能训练自己去认取及趣入心识的自然无作境位,最后便会证得无二智慧的自在境界。
『唯心所现』:
依佛法的观点看来,我们生命的一切环境际遇皆是自己心识的变现,这是佛教的中心见解。苦恼混乱的处境是来自恼乱的心念,而我们所感受的任何快乐–从世俗的欲乐至无上正等正觉的安乐–同样是源于自已的心。
若我们看看自己的生活,便不难看见它是完全被自心所操纵,尤其是被贪欲所控制。我们不断想要到这里或到那里,要拥有这些东西或那些东西,依照这些欲望行事,为追求自己的满足而工作。
不仅是我们这个躁动不安的心正不停地制造各种新颖的念头,我们亦乐于跟随这些念头四处奔走。结果,我们被快乐的保证从一种处境诱导至另一种处境,可是我们最后只是感到筋疲力尽,沮丧失望。解决的方法并不是去压制我们念头的欲望,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做法就像紧按着水壶的盖子来试图阻止壶中的水被煮沸,我们唯有学习观察自己心念,不随妄念打转才是明智的做法,这是一种令妄念丧失其压迫力的方法,它的做法就像把水壶移离火焰一般。这样,安定澄明之性最后终会战胜妄念,脱颖而出。
人类常以自己的思想能力而自豪,可是,我们的思想常常令事情变得复杂非常。单是一块巧克力的包装已可看见它挤满了广告资讯,我们也许会认为能于单一的事物发挥出这么多的意念,正是我们有智慧的象征,可是,用这种智慧所干的,大多是一些桥揉造作,毫不重要的无谓事情。
当然,我们的理性思想–困于社会价值观的粗心–会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的重要性,但我们不应受愚弄而相信所有这些把事情复杂化的想法皆是真实合理。虽然,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赞同许多事情,但却不必相信它们,而且,当我们被复杂化时,甚至连自己也不可相信。
这是否意味所有我们所作所想的事情全是虚妄不实的?非也,现在发生的事情亦有若干的真实性,譬如,天空根本是明净的,但是,在空中飘浮的污浊废气亦具有一点真实性。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可相信分别彼此的念头乃是绝对正确,尽管污浊的废气是具有一点真实性,但它并没有实体自性,并非究竟真实性。同样,我们的心念也许是有某种程度的真实性,但假如完全相信它们便会大错特错。
还有,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事情,便是于事物的习惯性反应终断时,如何认持澄明的觉性。通常,当某些事情出现时–如有人把一片巧克力送给你的朋友时–我们的即时反应便是以二取分别的方法来回应。我们会生起这样的想法:「为何她要把巧克力送给他?他为什么不送给我?他实在非常幸运,但我的运气却差得很?」我们的心不断炮制出各式各样像这一类的二取戏论,于是便令我们的生活产生混乱。其中一种后果便是令我们的人事关系变动不稳,今天我们与一位新相识的朋友谈笑甚欢,到了明天便把他视同陌路;现在我们对某些漂亮的新事物趣之若骛,但往后却会对它不屑一顾。我们这种不停改变所好所恶的态度,正是另一种表示我们的庸常实有想全是错谬不实的象征,这种想法只是愚迷心识所投射的映像而已。
无论如何,只要这种二取迷乱于「定中」及「出定」二位消失时,我们便会体验到安定澄明的清净觉性。我们在这些时候所感受的内心安宁,是难以言诠。这种安乐远胜于根门惯常所追求的短暂快乐。然而,仅是数次获得这种内心安宁的经验实不足够,这是不能达成任何持久的证悟。所以,我们必须不断修习,这样才能数数不断把二取分别妄想断除,无散乱地安住于自心的根本明性之中。倘若我们能依循一种像密续修法般的合格有效修法,自心的根本明觉性最终便会变成金刚不坏,这时我们便再不会受制于自己的二取妄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