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关于外五根权重与所谓客观真实(二麻子)”的感想

(2013-06-12 15:27:19)
标签:

客观真实

五根

正世俗

倒世俗

共业

分类: 越尘居士(二麻子)专辑
对“关于外五根权重与所谓客观真实(二麻子)”的感想
对“关于外五根权重与(凡夫)所谓客观真实”的感想
 
【二麻子】
    外五根中,舌鼻二根相对不重要,至少在我们这个世界比较不重要,为避免啰嗦就不多说了。

    人,地球生物对外界的感知,主要就是眼见,耳闻,身触。其权重以身触最高,眼见次之,耳闻居后。
 
    眼耳权重相比,俗云“耳闻不如眼见”,就是说,眼见的可靠性比耳闻高。又云“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说明触觉的可靠性比眼见还高。生物可以没有视觉,可以没有听觉,但地球生物还没找到过无触觉的,也旁证触觉对地球生命是最重要的感知方式。

    依靠五根对外的感受,对外界的认知上建立所谓客观存在,我们主要依赖两大部分。一个是眼耳身感受的协调性,第二个是大众共许经验。

    一个锅盖看得见、摸得到、敲得响,俱备三根协调性,是我们认定锅盖真实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个协调性不成立,比如,看得见、摸不到的电影,则会被认定不是真实外境,只是电影。如果听得见但看不到、摸不到,则几乎肯定会被认为是幻觉。幻听是常见事,至少,耳鸣是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的,没人会认为耳鸣是外界客观事物。
 
    当然,某些反例也存在,比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平常不重要的嗅觉在这个具体环境下对判断外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个人的三(五)根感觉协调了还不够,如果感受跟大众共许的经验不同,则仍会被认定是幻觉,而不是真实外境。
 
    所谓黄疸病人看海螺为黄,但大众共许海螺为白,就是常见例子。但是说实话,这样的否定其可靠性有相当限制,可靠性之低,常常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比如,大众共许的白花,你我看见也是白的,而且三根协调无矛盾。
 
    那么白花被认知为客观真实。但是,但是的但是,这仅仅局限于人类共许。在蜜蜂看来,同样的白花反射的紫外线强弱可以完全不一样,甚至形成花纹图案。所以,人类认定的白花,在蜜蜂眼里会有完全不同的形象!是蜜蜂的认知更真实还是人类的更真实?

    虽然如此局限,我们人类也就是如此因缘,只能就此因缘平台建立起对所谓客观真实的一些判断与认知,这些认知显然并不绝对可靠,而且也没办法让它完全可靠,但离此人类并无更可靠的判断方法。而且毕竟在很大范围里,这套判定与认知的可靠性并不很低。所以,完全否定所谓客观真实,与认定存在完全客观的真实,也不过是人类边见的又一次表现而已,切勿执成僵死教条。
 
———————— 讨论原帖: http://www.xinwenwuzhe.com/?view-1629.html#A1819
 
【二麻子】
    (上贴)里面提到大众共许是认定客观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这还是粗分的解释。
 
    更仔细一点,则需要把大众共许从名言概念这个层次往更深更广的地方推,就是大众共业。当然,大众共许实际是建立在共业上的,但共业并不仅限于大众的共许。

    共业所涉及的大众越广泛,则这个共业看上去就越坚固,也就是凡夫意义上觉得更“客观”。比如,时间尺度。一个人的节奏,大概用心跳来度量就可以了,当然我们知道这个准确度不高。太阳时比心跳精确很多,显然涉及更广的众生。天文时还要精确,因为涉及至少银河系的一个部分,甚至更广。现代用原子钟,这个共业恐怕涉及的是我们这个宇宙,因为原子钟间接用到基本粒子的基本常数。

    显然,绝对精确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个宇宙有限。

    所谓客观,大致如同时间的精确性与客观性,坚固程度是由涉及的共业广泛程度所限制的。

    到这里也很明确了,没有所谓绝对的客观。
 
    同时,共业也不是一个人的识所能决定的,所以,相对稳固的“客观性”在俗有的层面上不能说无意义。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讨论原帖:http://www.xinwenwuzhe.com/?view-1798.html
 
【博 主】
       麻叔的提示,对我们精确理解佛教“正世俗”、“倒世俗”很有启发意义。佛教将众生见闻觉知的一切称为世俗,依其正确与否分为正世俗和倒世俗。月称菩萨在《入中论》里说:“无患六根所取义,即是世间之所知;唯由世间立为实,余即世间立为倒。”前面两句给出了正世俗的定义,符合正世俗的就是世间的客观实际,其余的就是世间的倒世俗。
 
       正世俗:指众生无患根识前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无患根识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没有病变,意识没有错乱。当然,延伸出来也包括科学仪器所检测和发现的一切,具备的前提是仪器没有故障,有合符要求的精确度。
 
       倒世俗:与正世俗相反,指众生有患根识前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比如,黄疸病人见到白色为黄色,神经错乱的人将月影当真月等等,这些都是倒世俗。另外,将龟毛、兔角、石女的儿子等这些不存在的事物当作真实存在的,也称为倒世俗。
 
    可见,正世俗是名言共许的基础,比如房子,人道众生看到的都是房子,而不会是别的东西,因此大家都承认这是房子。如果有人说自己看到的是一头牛,那自然是神经错乱了。这也使得房子的存在,在大众的感觉中具有坚固的客观性。之所以如此,作为一种认知,正世俗的建立基础是众生的共业。所谓科学的客观性,恰恰是建立在人道众生,甚至包括大部分旁生道众生的共业基础之上的。
 
        正因为如此,种客观性非常坚固,尤其是器世界的存在,按《俱舍论》所说,一个大劫的世界毁灭时,南瞻部洲的人类全部消失,器世界依然还将存在,并在最后一个中劫逐渐毁灭。实际上,只要众生的实执没有消除,这种“客观性”就一直存在,等价于轮回一直存在。《普贤行愿品》中说“众生无尽,轮回无尽。”那么,这种所谓“客观性”也将无尽,它既是科学发现与科学规律的基础,也是因果的基础。
 
    由于科学的客观性建立在众生的共业之上,与众生共业的广泛性直接相关,在共业涵盖的范围内,甚至可以说“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也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就人道众生而言,部分群体或个人的特别经验(别业),比如禅定觉受、神通和某些宗教体验,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所谓客观规律时,已知的科学认知解释不了,常常不被大众所接受,而被排斥在外;另一方面,就六道众生而言,由于每一道众生的业力不同,客观对境的显现就不同。比如人道众生所见的水,对于地狱众生而言是铁汁,对于饿鬼众生而言是脓血,对于天人而言是甘露。因此,具有客观性的正世俗是相对的。佛教依六道众生业力的轻重而论,饿鬼道众生的正世俗,是人道众生的倒世俗;人道众生的正世俗,是天道众生的倒世俗。也就是说,业力轻的众生,所见相对正确。因此,世俗的客观性仅对该道众生有意义。
 
       这也说明了,无论哪一道众生所见,都是业力的幻相,是众生实有执著所导致的结果,这就是佛教世俗谛所阐释的道理。
 
    正世俗与世俗谛的概念有所不同,法尊法师依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将世俗谛安立为“无自性的缘起”,具备三个条件:1、名言共许;2、根识无患;3、不违胜义。其中,前面两个条件定义了正世俗,第三个条件是说,与诸法无自性不相违。因此,凡夫的正确所见仅为正世俗,而非世俗谛。佛菩萨才能见到世俗谛——世间诸法如梦如幻,正如《入中论》所说:“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因为佛菩萨证悟了胜义谛(真境),了知诸法的虚妄性,同时也见到了世俗真理——世俗谛。
 
       就此而论,也可以说凡夫的正世俗,是菩萨的倒世俗。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1、从诸法的本质来看,凡夫认为诸法有实体性,而菩萨证悟了诸法无自性;
    2、从诸法的现象来看,一方面,凡夫见为实有,菩萨了知如幻;另一方面,依大乘显宗所说,凡夫所见的世界,在七地以上的菩萨眼中实为佛国净土、清净坛城,而不是我们所见的浊恶世界。这就是密宗所说的清净见,本质为明空双运。
 
    因为菩萨已清净了阿赖耶中的染污种子(业力),佛国净土、坛城为七地以上菩萨阿赖耶的清净种子所显现,是三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的对境,这才是菩萨的正世俗。相对于六道众生而言,这是最正确的缘起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