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持戒更圆融

标签:
转载 |
居士问: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修学?该以何种态度来持戒更圆融一些呢?
法师答:首先,你能够去受戒,这表明你有道心了。受戒的目的是什么?佛陀制戒的本怀是为道制戒,是求证菩提佛道来制戒的。戒的种类有在家居士的戒,有出家五众的戒。无论是出家在家的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针对我们的烦恼而施设的。烦恼是病,戒法就是药。我们的心就像野牛,就像烈马,就像狂象,如果没有约束,它就会到处狂奔,践踏苗稼,所以戒就是一根缰绳,把这个野牛,用缰绳拴住牛鼻,当它要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拽过来。所以这个戒是对治我们贪瞋痴三毒烦恼的。杀盗淫妄酒是最重的烦恼,是最遮蔽佛性的,所以要用戒的缰绳把这想犯杀盗淫妄的恶的心理倾向阻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受戒。有的人说,我学佛,只受三皈,不受五戒,但自持五戒,行不行?固然你想去受持比不受持要好,但是你真要修行,还是一定要经过受戒的仪规,让一个法师在佛前证明,还有一套授受的仪规,它就是羯磨法。透过授受仪规的传授,让你在自心里生起一种止恶防非的功能,这种功能就叫无作戒体。你获得这一种戒体后,当境界现前,比如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的境界现前的时候,无作戒体就发挥作用了,他就会马上对这个境提醒自己,所受的戒相,由此生起戒行,就会产生一种戒的对治力量,能使我们面对诱惑如如不动,身口七支不违犯戒法。受戒之后如履薄冰,这是好现象,要增强自己的持戒意识,要把持戒上升到比生命更高的程度。何以故呢?我们这一期业力感召的虚妄的身体,迟早是要死亡的,我们不能为了这个身体的舒适、享乐去破戒,因为破戒损害的不是肉体,而是法身慧命。破了这四条杀盗淫妄根本戒,那下三恶道是毫无疑问的,一堕三恶道就万劫难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