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间燕子】:一切都没实性,那么佛性有没有实性?
【农民】:有一位伟大的成就者堪布阿格旺波,他这样讲,他在讲到积累资粮的时候,说,积累六波罗蜜的前五度,是有相资粮;积累第六波罗蜜的般若度,是无相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一个是智慧资粮。圣者是二者彼此双运。凡夫则是先后有别。
他说,按照藏传佛教新译派的观点,积累福德资粮,是成就二色身(报身、化身)的缘起;积累智慧资粮,是成就法身的缘起。
但是,堪布阿格旺波又说,按照藏传佛教旧译派(宁玛派)的观点,积累福德资粮,跟“三身”没有关系。
因为三身一直都在那里,就好象太阳一直在天上,云彩来去,会有光线明暗,但是太阳本身没有增明或减暗。太阳就是太阳,它不因为云彩是否被消除而有增减。众生和佛陀一样,本来就具足三身。但是在佛陀那里就是三身。不过,在众生那里就是佛性,因为众生还是要揭开乌云。(但实际上这个乌云也是错觉,错的比较真实而已)
所以,对于乌云遮避太阳的凡夫而言,似乎有一个佛性到成佛的过程,但实际上,对于证悟的那一刹那,三身从来没有改迁,没有一个“佛”被“新成”,没有一个太阳作为果,被消除乌云的行为而制造出来。
因此,按照旧译自宗的讲法,积累福德资粮,消除乌云业障,跟佛果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佛果不是造出来的,但乌云不消除也不行,因为梦中有情无法觉悟这个“事实”,六道还如水月般的宛在。
以上是堪布阿格旺波站在宁玛派自古以来的传统观点上讲述的。
所以,在大圆满的基与基现窍诀中,以及显宗的宝性论中,都着重的点出了,本来“法尔圆成不增不减”与“方便对治消除错觉”之间的关系。就好似永嘉所云: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修道上来说:
显宗的对治道,他们绝口不谈太阳,小心的很,只是去消除乌云。
密宗的转化道,他们说,为了太阳,来消除乌云吧。以果为因,所以也叫果乘。
大圆满大手印的自性道,则直接指出太阳的体验,无需操心乌云,而乌云本身也是幻觉,本来不存在。
道理如此,但不是讲故事,是要实修的。
再者,没有实修,从道理上辩论,会引发诽谤。
因此,也是要隐秘实修的。
就这样吧。
【二麻子】:极是善说。它宗见如何可以不论,对宁玛自宗见表达得非常清楚。于“道不属修,亦不属不修,不离修”一事说得直截了当。
“因为三身一直都在那里”----翻译问题?“那里”不如用“这里”。
来自:http://sh.netsh.com/wwwboardm/962/messages/5245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