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法相唯识教育 |
分类: 惟贤法师文库选 |
缘生要义
作者:惟贤长老
现依唯识学,略释缘生要义:一、四缘义;二、十因义;三、五果义;四、三种缘起义。
一、四缘义
(一)因缘
(三)所缘缘
(四)增上缘
二、十因义
(一)随说因:谓一切法,以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由言说故能显诸法,故名随说因。
(二)观待因:观待于此,此为因故,于彼彼事,若求若取。如观待手,手为因故,有执持业;观待于足,足为因故,有往来业;观待饥渴故,饥渴为因,于诸饮食,若求若取;观待有漏皆苦故,以有漏皆苦为因,勤修三学求证解脱。观待于此为因,而有彼彼作业,如是等无量道理,名观待因。
(三)牵引因:一切种子,未成熟位,望后自果。如现世无名爱取种子,可引感后世生老死果,为牵引因。
(四)摄受因:除种子亲因外,余一切缘,如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等,能资助生果者,名摄受因。
(五)生起因:种子已成熟位,能现生起近自果故(如内业重由爱水滋润而感报体),名生起因。
(六)引发因:即初种子所生起果,望后种子所牵引果,如从无名支乃至有支,展转引发后后相续,望于余生生老死等,为引发因。
(七)定异因:种种异类各别因缘,谓有为法各于自果有能起证差别势力,三界九趣果不同故,名定异因。
(八)同事因:谓从观待因至定异因,六因为性,同办事业,于得果中,有和合力,即依此为同事因。
(九)相违因:于生、住、成、得事中能起障碍,如霜雹之望禾稼,烦恼之望涅槃,真见之望生死等,名相违因。
(十)不相违因:此障碍因,若缺若离,于生、住、成、得事中不相障碍,名不相违因。
三、五果
(一)等流果:谓善、恶、无记三性诸法,各别引生自同类法,此同类法望能引因名等流果。等谓等同,流谓流类,等流之果,其性相同,名等流果。
(二)异熟果:由善业、恶业、不动业、分别感三界善趣、恶趣及色无色界世间禅定果,名异熟果。因是善恶,果是无记,故名异熟。此果自性者,谓即第八识真异熟果,是报主故,执持变现根身器界故。前六识由业所感诸无记法,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亦此果摄,属于别报,能圆满果体故。
(三)离系果:离谓远离,是即断灭,系谓系缚,是即烦恼,由烦恼障系缚有情,恒处生死不得解脱,修习圣道,断灭彼故便证涅槃,名离系果。
(四)士用果:《成唯识论》云:“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此果正因,谓诸作者,此果助因,谓即作具,作者作具,是此果因,所办事业,即此果体。”从广义讲,凡人的活动所成办的事业,如艺术家之于工艺,农夫之于耕种,商人之于贸易,建筑师之于房屋等,凡用力亲办自果者,名士用果。狭义的说,凡等流、异熟、离系、增上、均可名士用果。
(五)增上果:《瑜伽师地论》三十八卷云:“若眼识等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识等是意根增上果;众生身分不散不坏是命根增上果”。……此就根作增上缘而产生的识与身的增上果。若就广义说,心心所法亦更为增上果。善法的产生,是由亲近善知识经过闻思修的增上果。恶法的产生,是接近邪师邪教熏染而成的增上果。……可知此果俱摄一切。
四、三种缘起义
(一)依第八赖耶建立分别自性缘起:由本识含藏种子生起诸法,诸法自性不同依因缘立,其性有善、恶、无记、染、净等差别故。
(二)依十二有支建立爱非爱缘起,亦名业感缘起,由无明、行等因,引生善恶诸趣爱与非爱果故,即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
(三)依前六识建立分别受用缘起,又依根及境作增上缘,六识得生,识生起已,缘于六尘境界能有受用,领受苦、乐、忧、喜、舍等。
2004年9月作于重庆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