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法学习 |
分类: 《入菩萨行论》学习资料 |
1、本论所讲的诀窍,平时应当如何串习,这样有什么必要?
答:《快乐之歌》是将一切苦乐转为道用的殊胜诀窍,平时应当反复思维、融会于心。有了平时的训练,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病、穷、死等逆境时才有勇气与能力立即转为道用。同样,在健、富、寿等顺境中也需要勇气与能力立即转为道用。这样,心才不会为外境所转,而安于解脱道。
2、为什么说自他蕴身看似实有,实则虚幻?请以本论的教义归纳说明。
答:“自他虚幻此蕴身”意即:人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五阴、五盖)因缘合和而成,色身指由细胞组织而合成的身体,受、想、行、识则是由根、尘、识三缘结合而有的心理活动,其中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主体,因此,看似实有,实则虚幻。
3、如果患了不治之症,世间人会如何面对,修行人会如何面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答:如果患了不治之症,世间人大都特别痛苦,渴望早日康复,求生欲望强烈。而修行人会认为这也是一件好事,一者因过去恶业的果报成熟,正好消业;二者通过对病痛的体验而生起出离心,增上精进心,发起菩提心,正好转为道用。
4、健康、发财、长寿对世间人而言,本来就会很快乐,为什么作者还要宣说呢?是从哪个角度宣说的?请分别说明。
答:健康、发财、长寿的快乐,对世间人而言,来源于贪求的满足,只是一种暂时的快乐,从佛法的角度看,无常故,短暂易逝,其本质仍然是苦。这里无著菩萨从善用人身成办解脱道的角度宣说:
5、作为凡夫人,活得长一点好、还是早点死了好呢?为什么?
答:《中观四百论》说“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人身难得,若能活在世间,戒律清净,修行圆满,活的时间越长,对众生越有利益。
6、您学了《快乐之歌》以后,内心有何触动?今后有何打算?
答:世人在享受快乐的时候,常常忘记修法,在遭受痛苦的时候,往往不能修法,以至于无法圆满善根,使难得的人身失去了意义。这个殊胜的教言能提示我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病死无忧苦、长寿不变志,为利益六道一切如母有情,无论遭遇任何境况,安心学佛,走解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