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的注音方法

(2008-04-01 22:15:02)
标签:

语言学

文化

分类: 语言学
 

古代的注音方法

1. 譬况

       天《释名·释天》:以舌腹言之      

     风《释名·释天》:横口合唇言之

2. 直音:直接用同音字注音。

    《康熙字典》:栭,并音而。      

    《康熙字典》:西,音粞。是,音姼。

3. 读若

    《说文》:铗,读若夹。

    《汉书·高帝记》:“从间道走军。”服虔注:“走音奏。”

4. 反切: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都”称为被切字,用作反切的前一个字“当”称为反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孤”称为反切下字,也简称下字或下字。所谓“上”“下”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说的。

          顿,     都     困     反(切)        

         dùn           ùn       

《颜氏家训》认为汉末孙炎独知反语, “至魏世大行。” 但比孙炎早的王肃、应劭都用反切注音。三国后十分流行,。“反切”最初叫“反”或“翻”,唐代宗大历以后,忌讳“反”字,改用“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声母,舍弃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

      清人陳澧第一個找到了歸納反切上下字的方法——系聯法,他的《切韻考》就是使用這一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系聯法的基本依據就是反切的原理, 即反切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必然相同, 反切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及聲調必然相同。

邊、布、 補、伯、百、北、博、巴八個切上字的聲母同屬一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