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今语音的变化

(2008-04-01 22:04:40)
标签:

语言学

文化

分类: 语言学
 

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A 、古韵文今天不押韵。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

《广韵》都属“灰韵”。

B、 谐声字不谐声。

  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偶、耦、藕”两种读音;

  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够”两组读音;

  从“京”得声的有“景、鲸”和“谅、凉”“掠”等三组读音。

C、反切拼不出该字读音,韵书的韵部也与今不同。

   东-德红切、山-所间切等。

 《广韵》有入声韵部,“觉、月、角、竹、璞、浞”等字都是入  声字;“谈、侵”等字收“-m”尾,现代普通话中没有。

D、 通假字

 《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战国策》:“女朝出而晚来,吾倚门而望”,“女”通“汝”;

 《汉书 ·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萌”通“氓”;

E、异文

   “蒂”又写作“从艹,带声”,以“带”为声符;

   “溯”又写作“氵斥 ”,以“斥”为声符;

   “梅”又写作“木某 ”,以“某” 为声符。

   “伏羲”又写作“庖牺”,诸如此类,都属于古今音变的现象。

F、双声、叠韵的连绵词现在也不双声叠韵了。

   如叠韵连绵词“峥嵘”、“绰约”、“纷纭”、“陆续”等等;

       双声连绵词“萧瑟”、“憔悴”、“匍匐”、“玄黄”等等。

    由于语音的变化,现在都不是双声叠韵词了。

(2)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A.“叶音说”及其错误(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押韵?)

(1)“叶音说”的产生:梁末·沈重《诗音义》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运了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    意思是“南”本读那含反,但在这里应改读乃林反,与“音”押韵。

(2)“叶音说”的错误: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押韵的音,即为“叶音”。朱熹《诗集传》大倡叶音说,所犯错误相同。

B.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陈第批判“叶音说”,认为“时有古今,地   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音韵学常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