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我们没有界线时

(2013-03-14 16:11:48)
标签:

情感

http://s10/mw690/4fa2334btd7de1d727e29&690
                   

每一次当我们感觉别人给我们压力,要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事实上,这种压力感是一种同意对方态度的倾向。我们应该设定自己的态度,但我们并没有。   我们必须去查究,为什么自己会被说动要答应这件事,而不要怪罪别人。

 

唐娜的案例

唐娜是我所见过最愤怒的女人之一。她气愤家人加给她过多的期望。母亲期望她每星期打电话回家,陪她买东西。父亲期望她周日回家晚餐。姐姐期望她给每一个小孩生日及圣诞礼物。哥哥期望她来看小孩,常常是因为他们没有早做计划请别的保姆。

 

我同意唐娜的家人实在期望太多。但当我说她家人不会改变,最好是唐娜改变态度时,她对我很生气。她觉得我没有同情她是受害者。我确认她受害,但她必须停止扮演受害者,要从她家人的期望中释放得自由,也要从自己对家人的期望中得自由。

“我对他们没有期望,他们才一直觉得我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正相反,他们期望你回家晚餐,你期望他们不要给你压力。”换句话说,她期望他们对她没有期望。

 

我试着帮助她,除非她学会为自己的态度负责,也就是不再要求家人改变,否则她不会得自由。她已经成人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限制别人如何要求她。但是她觉得我不站在她这一边,所以她放弃了。

三年以后我看到她,她仍然陷在其中。她仍然怪罪家人,为他们的态度和他们的期望。

 

哈罗德的案例

哈罗德来找我解决他那35岁女儿的问题。他说黛西不工作,而且大量服药。

“她的时间用来做什么?”我问。

“她大部分时间在俱乐部打网球。我不懂像她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能这样浪费时间。”

“她怎么付得起钱?”

“她靠我给她设的信托基金生活。她有很多钱,钱不是问题。她浪费生命才让我难过。”

 

“钱是问题的一部分。”

“怎么说?”

“哈罗德,你是聪明人,你如果不交货,你的客户会怎么样?”

“他们会找另一个公司,我会破产。但这和黛西有什么关系?”

“黛西不交货却有很好的待遇,我倒想有她这么好的工作。允许她浪费生命的是你。除非你切断她的经济来源,否则她是不会有希望的。”

 

当我们继续谈下去时,我发现哈罗德对这个过世前妻所生的女儿有一份特别的爱。他从不让黛西因行为的后果受苦。他怕黛西因此离开他。从她大学开始,他就在保释她。她挥霍、撞车,只要支票寄到,就去买新车。她从未学到因果定律,所以失去控制。

“我如果不给她钱,她怎么办呢?我怕她会挨饿。”哈罗德问。

“那就看她了。如果她决定用她那昂贵的文凭找份工作,她会很不错的。她也得想办法戒毒。但现在,她不需要做任何事就样样都有。她可以又懒又有钱。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不是吗?”

 

哈罗德笑了。他看出整件事有多可笑。他聪明而成功,知道要求自己和别人负责。但他对女儿的爱及死去妻子的痛,使他越界了。当他为女儿的行为负责时,他就对真理模糊了。越界就像这样:她游手好闲,他付账单。她嗤之以鼻,他付账单。她好整以暇,他付账单。在其他方面都不会这样,然而在对他最重要的关系上,他却造成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女儿受损。箴言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她如果受到因果定律的管教,也许不会弄到现在这样一团混乱。由于父亲没有处理自己的悲痛,结果逾越了女儿的界线。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爱,使他不能忍受对方因自己的行为受苦。很多暴力婚姻就是如此。施暴者永远应该承受结果。受害者应该说:“我不允许这种行为,我要住在妈妈家,直到你能控制自己。”然而多数人的界线不够严格,他们让施暴者长期越界,不用承受后果,自己却付出代价。妻子的代价是沮丧,孩子的代价是惧怕和孤立。施暴者不必付任何代价,因为别人付了。如果希望对方改变,配偶必须拒绝参与这种恶事。

 

——摘自(美)亨利·克劳德博士著《改变带来医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