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和热情胜过才智

标签:
下一代竞争力使命热情智力杂谈 |
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我就在她的申请表上的这个只有一行的项目深入问讯时,她一股脑地把自己的经历全
说了出来。原来,她的小弟弟很早就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从父母的行动中,她学会了帮忙照
料弟弟,并和父母一起成了自闭症的行家。她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解自闭症和最新治疗
方法上。Amy有一个目标,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自闭症的治疗方法。虽然年纪轻轻,她却拥有出色的关于自闭症的知识主体架构,这些知识积累来源于:她对这一疾病的科学调研,她在当地青年会为大量自闭症病人服务的实践,还有她的亲身体会——这种疾病如何影响病人(她的弟弟)及其照看者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面试的季节,我面试了很多出色的人,他们或者写出了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或游戏
,或者在各种学术比赛中获奖。然而,我惊奇地发现,Amy已经获得了美国所有顶尖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为了争取她,在顶尖大学之间居然出现了竞争,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时候激情都胜于智力。最后,麻省理工学院输给了斯坦福大学,因为除了全额学费奖学金之外,斯坦福还给她提供了额外的奖学金。
平衡是一个在各个领域都被频繁提到的词。教育者们强调培养儿童多种兴趣以求平衡。
经常面试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总是带着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单子,上面写满了他们参与
的各种课外活动:运动、音乐、公益服务、学术活动。看起来,他们的发展是平衡的,但我
却看不到那个真实的人。在真实这点上,Amy却是清晰的,我可以用一个词概括Amy:自我中心。在约翰·奥特伯格的《你一直想要的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们寻求平衡,事实上却没有意识到:生活被赋予了某种超过我们自身的东西,它忽略自我牺牲和自我否定,而是让我们疯狂、大胆、冒险,不惜一切地投身于一个更伟大的事业。
在我超过15年的面试经验中,我看到这一点得到反复印证。自我到中国以来,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人被录取——他们不只学业优秀,而且对某种东西怀有全然的激情。
发掘孩子的激情
那么,为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发掘他们的激情,而且一旦确认这份激情,就帮
助他们聚焦于此,而不被其他事物吸引开呢?我们又如何判断哪一种激情转瞬即逝,而哪一
种激情可能持续终生呢?《自主学习》一书的作者伯林·伯格提出了一些激情的表现特征:
※专注 :一般人只能做十分钟的事,他能专注一小时,不会轻易被打断或分心。
※坚持 :始终坚持到底,即使失败了,也会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没有时间感 :忘记了时间,经常忽略正常作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讨厌别人干扰。
※不觉得疲倦 :经常废寝忘食,只要他开心,即使体力透支也不觉得苦,他可以因此不休息,不睡觉。
※动机十足:短暂休息之后,他会很容易继续工作,如果需要他人协助,他会找人帮忙,解决问题后,又投入工作。
《八个宝盒,让孩子活出精采人生》 的作者提到要启蒙孩子的兴趣,必须:
※时时留心:多留心,能轻易找出孩子充满好奇的事物,引发他的兴趣,长时间下来也许会成为专长。
※不吝鼓励:以实际的语言及行动的鼓励激发孩子兴趣。
※弯下腰来:大人的世界太大,看不清孩子的视野。试着弯下腰,看看孩子的眼里有什么新奇的东西。
※听孩子的话:对父母而言的好路,未必是对路,还可能会造成孩子短路。当孩子有话要说,请静下来听他说心里话,因为,最了解他的还是他自己。
※适时奖赏:适时奖赏不是要求儿女因而成为大师,而是把事情做得更有趣,让自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