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别人爱我的本相,而不是我掩饰后的虚假外表。
答应和我牵手共同生活的时候,苏·玛丽才19岁。从那以后,让我规规矩矩地生活就成为她所承担的艰难工作的一部分。婚后没多久,她就怀上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结婚10个月后,唐娜就出生了。双方的祖父母都松了一口气,真庆幸这个孩子没有再早点出世。
我已经觉得自己正在不断发现自我的时候,苏·玛丽却始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一位尽职尽责、充满爱心的妻子、严格的母亲和家庭主妇。我们起初几年的共同生活充满了动荡不安,因为我完全沉浸在如何按照别人的期望改变自己之中。
尽管我有各种缺点,苏·玛丽依然对我忠贞不渝,发自内心地给与我最需要的东西——无条件的爱。在此之前,我原以为只有我表现好了,人们才会爱我。我无法想象有人爱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爱我这个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以为自己要好好表现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我的父辈们,特别是男人从不流露自己的情感。男人不会跟自己的儿子谈关于爱的话题。
我母亲自始至终对我的称赞都是告诉我:“你总是做正确的事。”我没有做“正确的事”的时候,她就表现出一付伤心欲绝的样子,她为我做尽了一切美好的事情,我竟然没有好好地回报她。我令她失望的时候,也令我自己充满了负罪感。
完全的爱就把惧怕除去。是苏·玛丽把我从套子里解放出来。在我的心中触发这种改变的就是她无条件的爱。她让我知道我是一团糟,但我是她的一团糟,无论如何她都爱我。后来我发现上帝同样用这种方式爱我。
我已经渐渐明白,在我自己的家里并不是当我带着虚假的面具,假装自己是个无所不能、风光无限、富有魅力的父亲的时候,我才能真正知道爱。相反,只有当我的家人看到我一切卑微、渺小和无足轻重的地方,却仍然爱我的时候,我才能真正明白爱的真谛。对这种爱的体验促使我渴望冒险把自己的软弱之处暴露出来,向其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去发现更伟大的爱。我渐渐发现其他人也会敞开他们自己的心扉,这表明了爱的做事法则。
使我能勇敢地看待自己,并看到自己是什么的,苏·玛丽是第一个。她让我认识到,原来我做事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嘉许。举个例子来说,在我的生命中有一段时期,人们要求我做什么我就觉得必须做什么。如果我拒绝的话,我必须找出一些无懈可击的借口,解释为什么他们所要求的我不能做。我仅仅是在过去的五六年来,才能开口拒绝别人:“不,我不想那样做。我觉得那样做不对,或者我对此无可奉告。”经常有人邀请我在各种公众活动场合演讲。今天,如果我觉得有话可说,我便会答应,但不会因为有人想要我这么做,我就得站起来开口。我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才磨炼到这种程度。我原来渴望人们赞扬我,对我印象良好。现在我再也不用这么做了。能够自由自在地不用向谁解释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真正的解放。这也是我现在非常看重的。
苏·玛丽也是第一个鼓励我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她成长在一种和我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里。她的家庭充满了爱,虽然他们也会爆发争执,如果发生了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会努力面对,会表达出来,然后雨过天晴,一切结束。我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又喊又叫,因此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经历,它令人感到尴尬,我还不习惯。为此我和苏·玛丽经历了一些艰难时光。但这是当走的路。对此我毫不怀疑。
当我偏离现实的时候,苏·玛丽一直都是我的试金石。我宁肯一生一无所有,也希望她每次都及时告诉我:“你没有面对现实。”
一个超过120年的家族企业传奇,揭示永续经营背后的原则
作者简介:
威廉·B.特纳是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信诺福金融公司的董事长、布莱德雷-特纳基金会的财务管理人、教牧学院董事长及W·C.布莱德雷公司的前董事长。《财富》杂志曾提名信诺福金融公司为“全美企业最佳工作场所”。
在他8岁生日时,他的外祖父(W. C.
Bradley)(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长和其他家族企业的拥有者)心中就决定由他来继承家族企业,担任两家大公司的领导。他的仆人式领导历程自此开始。
这本书立体而全面地写出了比尔·特纳的成长过程——坚持仆人式领导的生活及心路历程。作者娓娓道出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真诚地和读者分享他的所思所想所感,身体力行地把家庭、教会、商业和社区连为一体,处处体现出以爱为基础的仆人式领导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