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七年后的盛会北京该做些什么
(2015-08-14 09:51:18)
标签:
盛会冬奥会北京交通蓝天 |
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一举成功。面对2022年即将举办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
提升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是北京要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对于这次申冬奥成功,说一些符合客观实际的话,北京市民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也没有更强烈的激动,原因是北京已经举办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北京人已经见过大场面了。用一句曾经流行的戏剧台词形容,就是“有您这杯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有2008年的成功与骄傲垫底,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做好的事。这是北京人没有兴奋缺少激动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申冬奥只有阿拉木图一个竞争对手,虽然从获得的票数上看,北京属于险胜,但这也没有激起北京人的兴奋。
但是,且慢自豪与骄傲。以北京现有的城市状况,要想办一次更为理想的奥运盛会,各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呢。当然,如果以低标准衡量,北京现在这样的城市状况,办一届冬奥会也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以高标准要求,北京则有太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北京现在最大的不足,是交通管理水平低,是城市中心与城乡交接处的差距太大,导致城市面貌严重失衡。城市中心可以和世界任何城市一比高下,而城市边缘的城乡交接处,则又可以比任何大城市的类似地区都差。这些问题要想在冬奥会筹备的7年之内完全得到解决,很难。
具体说,交通管理水平低,表现在只有堵而缺少疏。以马上就要进行的田径世锦赛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为例,北京发布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时间,从2015年8月20日至9月3日,长达15天之久,并且是在全北京大行政区划之内,比早已实行的五环外不受限行的规定还要严厉。这样的限行给职场和求学的人带来的极大不便,是明摆着的。应当说,为了有个蓝天,在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适当要求限行,市民是给予理解的,也是服从的,老百姓还是有政治觉悟的。但有堵就应该有疏,做到疏堵结合才能是以民为本的管理。不让开私家车,为什么公交车包括地铁,在这15天之内就不能免费呢?严格限行,为什么出租车在这15天之内就不能减免50%的费用呢?疏堵结合,是管理之本,有行政之堵,也应该有财政之疏,这样才能平衡,也才能使重大活动更多地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7年以后,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到那时,是不是仍然以限行的方法来保证北京的蓝天,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我们要说的是,光靠限行来得到的蓝天,不是正常的蓝天,那些所谓的“阅兵蓝”“冬奥蓝”,都是以百姓的出行受到严格限制为代价的。这样的管理不应该成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