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几年那个毒奶粉事件,河北是个不大出新闻的省份,但这几天它成了全国的聚焦点。在全国74个以新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城市里,石家庄1月份和3月份排名全国倒数第二,2月份和4月份排名倒数第一。并且,从今年1月1日算起,截至5月29日,石家庄优良天数仅有12天,占比仅8.1%。
和石家庄成为难兄难弟的河北城市还有不少,邢台、唐山、保定、衡水、邯郸、廊坊,这几个大名鼎鼎的河北城市在一季度一同位居全国污染最重城市的前10名之内,也就是,今年一季度全国10大污染城市,河北占了7个。以上数据来自《人民日报》,因此,其可信程度无庸置疑。
从这个报道中我们可以读出若干条信息:1.北京的污染为什么那么重,为什么每年一到3月全国两会,北京的天就没有好脸色;2.河北热衷的环首都经济圈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北京的积极回应,而河北却还在一厢情愿;3.河北的污染,河北的环境管理部门是否知晓,如果不知晓,那就是渎职,如果知晓,那就是知情不管,属于与企业污染的同谋。4.把河北的污染问题公之于社会,表明国家职能部门要动真格的了。
较之其他省份,环保机构对河北的污染问题严加管束,其意义更大。这个意义,不单纯在于经济上和社会上,更为重要的是政治上,因为河北等于是北京的一个大包装袋,密密实实地包裹着北京。河北如果严重污染,北京再治理也没用。在这7个城市中,唐山、廊坊、保定都紧挨着北京,对北京形成一个污染包围圈。北京的北面和西面是山,而东面和南面就是唐山、廊坊、保定。笔者对河北热衷建设的环首都经济圈一直持批评态度,已经发过几篇评论文章,现在看来,这个批评还是有道理的。目前的情形是环首都经济圈还没建成,而环首都污染圈却整得挺健全,这不能不令人摇头叹息。
河北的污染问题,不能只强调其地理环境不利于污染扩散,不能只强调因为地处太行山东麓,造成这些城市污染集聚无法解决。强调客观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既然已经被查出那么多,河北唯一的选择就是赶紧从自身找问题,制定出解决污染的时间表,脑袋别总再叮着那个GDP的什么两位数增长,不要总觉得GDP上去了就万事大吉。从这次国家对河北敲响警钟可以看出,谁光想着“发展”而不治理污染,谁的前途照样不会光明。
把解决环境问题摆在什么地位,这在当前的中国意见并不统一,环境问题造成的水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其实已经影响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年。河北在全国10大污染城市中占有7个,河北省的有关领导不该向全国人民道歉吗?他们不该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处理几个责任人吗?如若不是,那中国或者河北解决污染问题,是没有希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