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航利润大增与社会评价下降的偶然与必然

(2011-04-26 13:49:33)
标签:

财经

    “8·24伊春空难”让媒体找到了评论中国民航业的一个点。平心而论,民间对中国民航业的批评声音一直存在,只是尚未找到适合切入的由头,而这次伊春空难为社会舆论展开对民航的监督,提供了一次契机。这几天,围绕伊春空难,几乎所有媒体都从不同角度发表评论,这反映了媒体、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民航业运行状态的关注。

  恰在此时,当2010年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公布之时,又有三大航空公司利润大增的消息出现。8·24伊春空难与8·30三大航空公司利润大增,形成强烈反差。空难给遇难者家属带来悲伤,给民众带来震惊,而利润大增给民航业带来欣喜。悲伤与欣喜,都与中国的民航业有着直接关系,区别只是一个为社会性的事件,一个是行业自己的事。

    民航业利润大增掩盖不了社会对民航业评价整体下降的事实。行业利润大增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受惠于全球经济回暖,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和上海世博会拉动。上半年三大航空公司利润同比增长50%的业绩,的确可以令民航业的人士松一口气。相反,社会对民航业的批评却是来自于民航业的主观行为。也就是说,三大航空公司利润大增不单纯是民航业自身的努力造成的,而社会的负面评价却纯粹是民航业自己的不努力造成的。我们目前看到的是民航业把客观结果当做成绩沾沾自喜,对负面评价文过饰非,不敢直面相对。因此,当社会上把8·24伊春空难说成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民航业也认可这个说法时,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中国民众对民航业的社会评价下降,具体实例笔者在8月30日本报二版的评论中已经有所涉及。整体评价包括机场建设、正点起降、空中服务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在机场建设方面,以首都机场的第3航站楼为例,启用三年来,它在设计上对旅客造成的不便,仍然不绝于耳,超大的体量使往来旅客疲于奔命。比如,从进站口到22号登机口,要走上非常长的一段路,这对于老幼病残旅客,无疑是一种折磨。我们可以参照东京、悉尼、首尔等城市的国际机场,做一比较,人家那种对人的关怀,那种人性化的适度设计,方便实用,一目了然。首都机场第3航站楼的一味贪大、一味地追求外形和空中俯瞰效果的设计,与“适度”这个词背离太大。

    从事件的性质来评判,8·24伊春空难是偶然事件。但是,任何偶然中都有必然。民众把它看作是偶然事件,是把它和乘坐民航客机的安全性截然分开的,凡公务、商务、旅游、探亲、访友,该搭乘飞机还是要搭乘飞机。重要的是民航业本身千万不要把它看作是偶然事件,而要从偶然中找必然,这才不致在利润大增的欣喜中迷失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