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教行为中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之一

(2008-11-12 23:49:29)
标签:

巩俐

臧天朔

美国大选

婚姻

健康

情感

影评

杂谈

亲情友

口述实

分类: 4读书探讨·佛治百病

    宗教精神,追求精神人格与精神现象的统一,升华了生命,或许也承担了较常人既复杂多变更无法回避的社会人生与个体心理压力的平衡调节器功能,若能认真探讨,当能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和谐积极功能。

    对于智慧之学的学习,能够因循正确的道路和方法当然更好,但由于个体的种种差异,对于追求者心理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应该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宗教之修行,修的是化解心理障碍并进一步认识本有觉性的能力,宗教修行中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内容;宗教之印心,是印证扩大心量(证悟本觉)、超越凡俗妄想的境相。

    米拉日巴尊者云:“轮回离心不可以断,涅PAN离心不可证,自心作佛永决定。”祖师云:“过去白净诸法,皆于身心中圆满。”但诸类众生,因为不知道法性本面,故生理、心理机能不协调,会造成种种身心痛苦,其本源来于妄想所导致的五毒等心理毒素。以平常之心,净除种种妄想,克服心理和生理疾病,是趋向解脱烦恼与证悟觉性的正道。

    不管是普通为人还是修学智慧之学,首先要完善的是人的精神人格,而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好的是不要成为心理疾病的患者,或者埋下潜在的心理问题。完善心理人格的过程可能是一条鹏程万里的崎岖路。

    有人分析,宗教修行心理问题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心理悲观怀疑,二是情欲作祟,三是阴魔考验,四是执着灵异。

    而精神现象与人格统一的过程,既是宗教修证的过程,也是宗教修证治愈身体、心灵疾病的过程。是所谓的双刃剑,关键在于运用者。而严格按照大智者的言教修行,不仅可以把修行的违缘降到最低,更能最终预防各类精神疾病的产生。

    怎么样才最可靠呢?

    一、依戒依法,慎重求学

    二、依止亲教师

    三、福德智慧双修,人生也要丰富多彩

    四、先教理后修行

    五、熟悉冈波巴言教(十项不应舍之法,十项应当努力之事,十项流入错误之法)

    六、认知三殊胜教法

    七、掌握惭愧、感恩与生死药

    八、理解藏医学的人格理论(按照佛教理论,三毒既是病因,又是道用)

    九、明辨阴阳二十五种人

    十、认知五十阴魔(推荐:可以看一看惟海法师所写的《五蕴心理学》)

   好了,明天再探讨“宗教行为中心理疾病的类型以及检测方法”

推荐图书:

     宗教行为中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