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要“持证上岗”?还是别麻烦政府了

(2017-03-08 17:06:25)
标签:

杂谈

“当导游要有导游证,当司机要有驾驶证,当家长也要持证上岗,要让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而必须。”

“当家长也要持证上岗”,很多人这么说的时候是开玩笑,但政协委员曹德旺是认真的。因为痛感如今家庭教育存在普遍问题,他在今年两会建议制定《家长教育法》:政府出经费构建培训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大专院校开设家长教育专业;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等等。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看完曹委员的建议,实在有点后怕。在生孩子前,都没有好好接受过教育,更没有考过“父母证”,如果曹委员的建议通过,我这样的今后就属于无证上岗,属于违法,岂不是后果很严重?一个轻易能把普通人陷入违法境地的立法建议,往往都是不靠谱的。

对于养育孩子,我最大的体会是,无论事先以为做了多充分的准备,面对一个新生命,还是会慌乱,还是会犯错。因为你总会面对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很难想象,要完成一份什么样的考卷,才有资格获取“父母证”。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当然要提高意识和能力,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千千万,可以呼吁家庭教育重视、学校教育配合、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等等,而选择立法,选择给政府赋权发证,是成本最高也最不现实的。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相信个人的自治能力。如果连为人父母都要立法规范,都需要政府出面管起来,那这个社会的成员,得低能到什么程度?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需要立法,不需要政府发证的呢?

我理解曹委员的良好初衷。一些不称职父母导致的极端个案,的确触目惊心,但整个社会不能以极端事例为标准来寻求解决方案。更何况,持证上岗和避免极端个案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号。就像虽有导游证和驾驶证,旅游市场依旧有“恶导游”,马路上依旧有“杀手”一样。

一见社会某个领域出问题就呼吁立法,就呼吁政府“包干”,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思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减证放权”,政府最初发证的时候,莫不有良好的初衷,莫不是为了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可结果如何呢?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一大堆。政府管得太多、发了太多的证,捆住了市场和社会的手脚。解决麻烦者,最终变成了大麻烦。

现在,我们不能一边抱怨政府管得太多,让政府退出不该管的区域,一边又主动开辟新战场,呼吁政府进军占领。个人和社会能解决的事儿,永远不要去麻烦政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