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敬明需要“休学创业”吗

(2014-12-12 05:52:55)
标签:

郭敬明

高校

就业压力

学生

缺憾

分类: 所谓时事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通知提到,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教育部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这新闻传出,网上还是微有争议,支持的固然不少,但也有人觉得,创业并不适合所有人,或者说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大张旗鼓地支持创业,对于化解就业压力未必有多大用处。

 

如果在纯就业的层面争议,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允许“休学创业”的最大意义,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尊重更多元的教育选择。过去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僵化的学年制教育,学生不是因为犯错被开除或者特殊原因退学,都得老老实实读完四年,否则就很难拿到学位。
   
在这种僵化的体制下,让那些充满个性或者说有创业冲动的学生,常常“忠孝难以两全”,确实无形中可能扼杀一些人的才华。在这个角度说,允许“休学创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让有创业才华的学生,少了后顾之忧,有了更自由的选择。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允许“休学创业”的立足点,也应是为学生的选择自由提供更好的环境,而不是功利化地推动创业。正如一些人所担心的,创业在任何社会都是属于少数人的“冒险游戏”,不是指导和培养就能成功的。新闻里所举的大学创业成功的例子,包括郭敬明等,他们的成功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但都无法通过刻意培养的方式复制。而且,对于创业成功,住着大豪宅的郭敬明来说,没大学毕业证也没什么损失,多一个只不过能弥补点心里的缺憾——可说不定,少了份缺憾,还少了些写小说的动力呢!

 

真正的创业者是艰难困苦挡不住的,看看马云的“发家史”就知道。从制度上允许“休学创业”,对于他们来说就已足够。对于这种注定是属于一小部分人的成功,教育不能用力超出合理的限度。中国教育的一个老问题,就是过于偏爱“锦上添花”,而忽视“雪中送炭”。鼓励创业这事,看起来搞得旗鼓喧天鞭炮齐鸣,幸福却是极少数人的,大多数只能随份子贺喜。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职业教育办好,让职业教育名符其实,化解就业压力不比创业靠谱多了吗?

更何况,如果所有的大学都纯粹以创业为导向,本身也局限甚至矮化了大学存在的价值。职业高校,本身就以就业为特色,在引导创业上多提供一些服务指导,还可以理解;但像一些研究类的,或者更强调人文精神类的高校,更不应在这样的事上用力过猛。这些年来,大学校园过于商业化的氛围已经饱受批评,虽然创业和“拜金主义”并不是同一回事,但在校园中过于凸显创业气味,或多或少会影响校园所应有的纯粹。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号,搜“敬一山”或“jing_yishan”)​

郭敬明需要“休学创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