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辟谣,后限牌”,政府还要脸吗

(2014-03-27 08:24:26)
标签:

路数

几天

缓冲期

效应

案例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据新华社报道,25日19时,杭州市政府宣布次日起开始汽车限牌。此前的限牌传闻已经让杭州车市几度升温,但杭州市治堵办等部门多次辟谣,称杭州公共交通体系以及路网建设尚不具备限牌条件,限牌是车商为了刺激消费进行的炒作。

杭州可能限牌的消息,从2011年就开始流传,几年时间内,当地多个政府部门十余次辟谣,甚至就在几天前,杭州治堵办还“无此消息”,可转眼就以实际行动为谣言正名。尽管突袭式发布限牌消息,已有广州、天津等地的“经验”在先,杭州这次出尔反尔的做法,还是引来了更多批评。

如果是为了正当理由,限牌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进行。最先推行汽车限购的北京,在政令发布前一周,进行了意见征集,至少给了市民心理缓冲期。随后的广州、天津等地,已是等而下之,搞的是突击发布,当时舆论就多有批评。现在杭州非但没有汲取教训,反而是“比差”路数,如此搞突袭,凸显了政府部门的言而无信。

无论出尔反尔还是搞突袭,城市政府可能会说有“苦衷”,担心提前泄露限牌消息,会导致购车量的爆发式增长。但问题在于,似是而非的各种谣传,已经数次催热杭州车市,让很多市民把买车计划提前。就在杭州要宣布限牌前夕,“新闻通稿”已在网上流传,一些4S店也拿到“绝对准确”的消息,并开始大力促销。

换言之,汽车销量非正常猛增并未避免,反而搭进去了政府公信。为什么一些4S店比民众更早知道消息?在敏感时刻,更早一些知道消息,就意味着把握一次谋利机会。还有媒体报道,此前杭州有“神秘买家”突击买进100多辆车,该土豪总计屯了千余车牌。很多网友也追问,他是有内幕消息的投资,还是看风向的“豪赌”?不管哪种情形,都说明政府的暧昧行为,已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在混乱中,很可能暗藏着内幕交易或腐败行为。

随着这种做法渐成“惯例”,其负面“外部效应”也开始蔓延。据报道,一些还未限牌的城市,市民因为担心突击限牌,已经开始提前谋划买车,比如南京不少4S店看车买车的市民,已是平时的两倍。地方政府言而无信,可能连累的是政府整体公信,民众容易变得“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对这种以牺牲公信为代价的限牌,是时候加以反思了。为什么国外的大城市,绝少通过限牌来治理拥堵?而国内已经限牌的那些城市,无论是拥堵还是空气环境,有明显改善吗?国内外的正反案例,地方政府不能假装视而不见。限牌看起来简单易行,似乎还显示政府决心,但收效甚微而又招骂的事,多做何益?老老实实补上公共交通的欠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