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机会色彩航空公司童话俗世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据《钱江晚报》报道,9月15日,在杭州出差的陈静,突然接到家里电话,称女儿和婆婆出了车祸,女儿当场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于赶回长沙,但等到她赶到机场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班从杭州直飞长沙的班机。绝望无助之际,机场叫回了已经准备起飞的班机,重新搭上了陈静。据悉,为迟到的旅客返航,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在媒体的报道中,特地用了一段略显“煽情”的语言,点明这则报道的“主题”——不是为了某个明星,也不因特权,只是因为一份母亲家逢意外时想要“回家”的迫切之情。的确,人人皆有亲人,谁都可以理解这种亲人遭遇不测的痛楚,所以无论是航空公司、机场还是飞机上的一百多位乘客,都选择了为她“破例”。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提出非议,相信这个折返的故事都难以顺利上演。
虽然事后也难免有些“挑刺”的声音,觉得她的不幸遭遇虽值得同情,但让制度在她面前虚设、让上百乘客的时间为她虚耗,未必是一个好示范。这难免有些吹毛求疵,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普遍效仿的案例。如果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凑到一起,即便当事人的遭遇再值得同情,飞机也不可能不顾主客观条件而折返。所以,这只是诸多巧合造就的一个“意外”而已。
这样的一个“意外”,合情而未必合理,所以通常经不住过于理性的目光打量。就像一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亲情的至上推崇,满足了人们对不幸主人公的悲悯情怀。其实,每个国家、任何年代都有可能上演这样的“社会童话”。虽然在这样的故事中,社会的一些规则或制度可能被打破,但因为剧情完全是浑然天成,谁都不存在违规的主观故意,因而哪怕是权益受损的局中人,也不忍过于苛责,而乐见“童话”走向圆满的结局。
在纷扰的俗世中,偶尔上演这样一幕“社会童话”,于人们坚硬的内心是一种温暖和融化。但童话的可贵在于其纯粹自然,超脱于任何功利色彩。想让这故事保持童话般的色彩,还是让意外保持意外的本色,航空公司就别将之当作什么大好的自我宣传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