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绕开“内部阻力”,红会改革能成功吗

(2012-10-30 08:13:44)
标签:

阻力

改革

《新京报》

慈善机构

中国红十字会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据《新京报》报道,“郭美美事件”让人们更加明白,慈善的体制和机制必须变革,不变革无路可走。但红十字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组长杨团说,改革“内部阻力”很大,推进维艰。特别是“去行政化”的体制改革,“要侵犯太多人的既得利益”。

内部阻力很大,这大概是任何一项改革,都必然会面临的困境。问题在于,该如何看待这些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而不是绕开阻力去谈改革。

红会内部的阻力,有多少合理的因素呢?且不说慈善机构原本就该回归社会的国际共识,但看过去一年的红会发展。2011年,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28.67亿元,与2010年该系统接收67.29亿元社会捐赠相比,降幅近6成。

如果红会这种官办慈善的发展还算健康,那内部人反对改革的声音,或还有其一定的现实道理。面对如此每况愈下的募捐情况,红会的编制人员,难道不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哪怕是公务员,也该有考核机制,优上劣下。红会内部如果能正视现在的情况,对各地机构进行严格考核,完全可以对那些工作开展不好的分会和人员“开刀”。干好干坏都一个样,工资照拿、福利照享,红会就真成了其内部人的“慈善机构”了。

改革的“内部阻力”大,不改革的“外部阻力”不是更大么?截至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编制工作人员为11228名。阻力再大,也不过是1万余人的阻力,而全国对红会改革的支持力量,数以亿计。如果理由是正当的,哪怕是一个人的权益,都不该轻易剥夺,但如果这理由是非正当的,再多人的“抱团”都不该放纵。何况,改革并非要剥夺他们的工作,只是让他们做该做的事,得该得的权益罢了。

杨团解释说,“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时间,更需要技巧”,即将开始的红十字改革,选择的是“曲线路径”和“双轨制”。他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改革首当其冲的还是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尽快冲破内部阻力的“勇气”,那“时间”会被耽误,再多“技巧”也枉然。在行政化根深蒂固的领域,一切是“领导”说了算,什么“曲线路经”和“双轨制”,都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道理很简单,外聘的无编制的管理人员再高明,其负责人是任命的未必职业的“官员”,在实际工作中,会是谁说了算?

改革的成效一定是和其冲破的阻力大小成正比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不过“内部阻力”这一关,改革的成效可以想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