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官位当奖赏的传统为何“历久弥新”
(2012-04-16 00:51: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羽毛球队前女双队员黄穗,因放弃国内的副处级干部职位,而成了焦点人物。“黄穗事件”让一个特殊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就是“官员化”的中国优秀运动员,这其中不乏在领导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成功典型,如邓亚萍、熊倪、谢军等,但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也大有人在。
在有着官本位传统的社会,给优秀运动员官职“奖励”,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不光是运动员,各行各业都曾经不同程度经历过“学而优则仕”的阶段。“万般皆下品,惟有官位高”。只要是以职位高低来分配社会资源,那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自然也就必须获得一定的职位,如此才能名正言顺。
但是,这样的传统,本是早就该扬弃的。以体育领域来看,那些顶尖的运动员,大多能在市场环境中,得到较好的经济补偿,这也正是很多优秀运动员并不稀罕相关职位的底气所在。诡异的是,为什么有关部门还要热脸贴冷屁股,冒着各种违规的风险,一厢情愿地给运动员留着官职、发着俸禄?
原因恐怕不能从这些风光的敢于对官位说“不”的运动员身上寻找,我们更要看到,在这些顶尖运动员的塔尖之下,还有无数退役运动员过着困顿不堪的生活,其中也不乏各种冠军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之下,很多运动员事实上成为夺冠工具,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别的才能,以致退役之后,他们除了专项运动之外,别无所长,无以安身立命。因而,官位与其说是奖励,还不如说是一种补偿。一些因自身天赋或者各种机缘,而得市场青睐者,固然不需要这样的补偿。但对更多运动员来讲,这样的补偿不可或缺。没有这样的补偿,何以安慰或激励那些仍在挥洒汗水的人?
权力一手安排了运动员的生涯,自然要以权力的方式给运动员一个交代,尽管这仍无法掩盖“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剧。事实上,这种情况至今也不只是在运动领域发生,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只要是有权力过度参与,官场的那一套规则必然介入,一些企业家、教授、作家各种怪异的官职加身,人们早就见怪不怪。
“黄穗事件”之后,诸多评论已经指出,这种变相发“空饷”的做法,违背公务员法以及相关规章。而需要改变的显然不仅是这表面的做法,根本的出路在于,让权力退出它本不应涉入的领域。权力在不恰当的干涉过后,再用不恰当的补偿来收买人心的时代,该画上句号了。
在有着官本位传统的社会,给优秀运动员官职“奖励”,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不光是运动员,各行各业都曾经不同程度经历过“学而优则仕”的阶段。“万般皆下品,惟有官位高”。只要是以职位高低来分配社会资源,那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自然也就必须获得一定的职位,如此才能名正言顺。
但是,这样的传统,本是早就该扬弃的。以体育领域来看,那些顶尖的运动员,大多能在市场环境中,得到较好的经济补偿,这也正是很多优秀运动员并不稀罕相关职位的底气所在。诡异的是,为什么有关部门还要热脸贴冷屁股,冒着各种违规的风险,一厢情愿地给运动员留着官职、发着俸禄?
原因恐怕不能从这些风光的敢于对官位说“不”的运动员身上寻找,我们更要看到,在这些顶尖运动员的塔尖之下,还有无数退役运动员过着困顿不堪的生活,其中也不乏各种冠军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之下,很多运动员事实上成为夺冠工具,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别的才能,以致退役之后,他们除了专项运动之外,别无所长,无以安身立命。因而,官位与其说是奖励,还不如说是一种补偿。一些因自身天赋或者各种机缘,而得市场青睐者,固然不需要这样的补偿。但对更多运动员来讲,这样的补偿不可或缺。没有这样的补偿,何以安慰或激励那些仍在挥洒汗水的人?
权力一手安排了运动员的生涯,自然要以权力的方式给运动员一个交代,尽管这仍无法掩盖“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剧。事实上,这种情况至今也不只是在运动领域发生,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只要是有权力过度参与,官场的那一套规则必然介入,一些企业家、教授、作家各种怪异的官职加身,人们早就见怪不怪。
“黄穗事件”之后,诸多评论已经指出,这种变相发“空饷”的做法,违背公务员法以及相关规章。而需要改变的显然不仅是这表面的做法,根本的出路在于,让权力退出它本不应涉入的领域。权力在不恰当的干涉过后,再用不恰当的补偿来收买人心的时代,该画上句号了。
前一篇:让私车“变”黑车的不仅是钓鱼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