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场里也不是谁都能喝茅台

(2012-03-07 00:45:36)
标签: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有政协委员针对公款消费茅台酒的现象发出“冲冠一怒”,提出《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要求立法禁止或者限制政府机关、国企公款采购茅台酒。有媒体的调查显示,贵阳下属一个区一年要喝掉1200瓶以上茅台。

公款吃喝和茅台之间,不像鸡和蛋一样,难分先后关系。显而易见的是,是先有了少有节制的公款吃喝,茅台才有了闪耀登场、扶摇直上的机会。这点已有权威印证,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年初就说过:“没有公款吃喝,茅台不会那么贵。”只是,禁喝茅台易,要根治公款吃喝难。

这一次的媒体调查,进一步揭开了茅台在官场中的去处。看一看这些地方官员的说法:“接待外省领导和来自北京的部分官员时,酒桌上就必须要有茅台。”“这批酒主要被送到北京有关部门,用于该区相关材料的审批。”“该副市长介绍,该市招待重要的客人用的主要是茅台酒。而重要客人的标准,就是地位在仁怀市之上的党政部门。”

由此可见,茅台的畅销,还不仅在于三公经费不透明而产生的挥霍,更重要的原因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各种潜规则。无论是贵州还是浙江,都声称省内接待的时候,都用普通白酒或黄酒,但是一接待上级来的官员,就不得不上茅台。在地方官员眼里,投入再多再贵的茅台,都不能算是奢侈,因为如果能换来上级部门政策或资金的倾斜,怎么都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在这里,茅台只不过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只要不规范运作的权力张开了血盆大口,就必然要有奢侈物品去填补。

要求三公经费公开,自然可以对遏制公款消费茅台产生一定的倒逼作用,但要真正起效,还是要“体谅”地方官员的“苦衷”。这样的“苦衷”恐怕还不只在官员中存在,下级官员找上级官员审批材料,要上茅台;一些商人或百姓找地方官员审批材料,是否一样要上茅台?只要权力可以变现,每一级权力的面前,都会有一片广阔的“茅台”市场。

茅台只是一个引子,背后是公款吃喝,再后是各种腐败,再后是权力的跋扈。解决问题的序列,如果是从茅台开始,固然看起来容易见效,但结果恐怕类似于壁虎的“断尾求生”,禁用的茅台会不断地“长”出来。治本的办法,只有从治理权力的跋扈开始。只要权力规范运作,公款喝茅台成了个案的时候,禁用治理才会变得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