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地铁扶梯事故不妨学学莫斯科

(2011-07-12 00:10: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深圳地铁4号线再现逆行事故,造成4人受伤。此次发生事故的扶梯不再是众矢之的奥的斯,是一个品牌为CNIM的电梯。这品牌名字够邪恶的。

 

与此同时,南京、上海等地,地铁扶梯事故也接连出现。这挺不给有关部门面子的。北京地铁事故发生之后,国家质检总局曾要求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而且,早在3月25日,质检总局就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开展排查与治理,重点排查主机固定螺栓、附加制动器等。

 

也就是说,在严重的地铁事故发生之前,质检总局就已经很有预见性地发起排查通知,而且不难发现,要求排查的重点“主机固定螺旋”等,正是北京扶梯事故的主因。有预见性、有针对性,足以证明有关部门的英明神武。所以,在北京地铁事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多少还是显得理直气壮,声称已经尽到监管责任,事实上,在事故发生前不久,厂家刚维保过后来出事的那电梯。

 

如果相关部门的职责简化到就是要求“排查”,那我们似乎已经很难要求监管部门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排查就够了吗?考虑到各地铁所用电梯品牌的繁杂,据报道西直门一个地铁站就使用了9个品牌的电梯,这也就意味着,地铁扶梯的维保是处于混乱的,各自为阵的状态,所谓的安全排查,可能也就是让厂家自己来维保。这样的自己查自己的“排查”到底能排除多少隐患,一起又一起的事故已经在验证。

 

多品牌的扶梯,最近频出问题,隐患之一,恐怕就在于扶梯监管和维保的混乱。在地下运行的地铁,其扶梯从招标到维保的各个环节似乎也在“地下”运行,不为公众所知。相关部门是怎么“排查”的,公众也是只见相关的“要求”或文件,而不知其具体行动。而要预防地铁扶梯事故,必须采取公众“看得见”的措施。

 

国外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为了保障自动扶梯的运营安全,莫斯科地铁专门设置了一个自动扶梯部,旗下员工3000人,负责监控扶梯运行安全。在运营时间里,每一个地铁站的自动扶梯都有专人把守;配备一支由20人组成的紧急情况快速反应队;自动扶梯部甚至有自己的零部件工厂,因此维保不需要倚靠承包商。可以想象,如有这样一个相对独立于运营商、又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队伍,在“排查”的时候就能更主动,即使在发生事故之后,应急反应也能更迅疾。

 

这也再次暴露了有关部门的大毛病,该交给市场做的事情,拼命攥在手里不放,比如慈善;不该交给市场做的,却事实上放任自流,比如公共设施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