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出基层教育两大问题
(2009-11-20 15:40:16)
标签:
基层教育校长官本位分数湖北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名单开始陆续公布。江苏南师附中校长推荐的叫匡超,被同学评价为“超牛”,“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湖北武汉二中校长推荐的叫宋轶凡,同学说她“经常考年级第一”。
一直备受争议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就以这样平庸的基调开始了。当然,平庸的不是这两位被推荐的学生,而是推荐他们的校长。“超牛”的这两位学生,完全不用推荐都可以轻松北上,何必要校长画蛇添足呢?如果39所学校均按此思路推荐的话,校长实名推荐就演变成了分数实际推荐。分数“推荐”出来的学生也未必综合能力不强,只是就没必要挂校长推荐的“羊头卖狗肉”了。
这两个不痛不痒的名单倒是“推荐”出了基层教育的两大问题。其一就是官本位。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单出炉,我们以小人之心度两位校长之腹,很可能是因为该制度刚实施,受到的关注度非同一般,如果举荐“怪才”“偏才”,很难避免争议,弄不好就影响声名、仕途,不如还是分数说了算,四平八稳。官场求稳,课堂求新。当官场主导了课堂,那很可能就万马齐喑了。官本位的另一表现是唯上,最了解学生的是班主任而不是校长。如果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说了算,或许还能发现那些有特长但总分数一般的学生。但如果由脱离了教学的校长说了算,那他看见的除了分数还有什么呢?
前一篇:北大医院,且慢“洗洗睡吧”
后一篇:扫黄“不放一个”也别“错杀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