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推荐”出基层教育两大问题

(2009-11-20 15:40:16)
标签:

基层教育

校长

官本位

分数

湖北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名单开始陆续公布。江苏南师附中校长推荐的叫匡超,被同学评价为“超牛”,“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湖北武汉二中校长推荐的叫宋轶凡,同学说她“经常考年级第一”。

 

一直备受争议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就以这样平庸的基调开始了。当然,平庸的不是这两位被推荐的学生,而是推荐他们的校长。“超牛”的这两位学生,完全不用推荐都可以轻松北上,何必要校长画蛇添足呢?如果39所学校均按此思路推荐的话,校长实名推荐就演变成了分数实际推荐。分数“推荐”出来的学生也未必综合能力不强,只是就没必要挂校长推荐的“羊头卖狗肉”了。

 

这两个不痛不痒的名单倒是“推荐”出了基层教育的两大问题。其一就是官本位。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单出炉,我们以小人之心度两位校长之腹,很可能是因为该制度刚实施,受到的关注度非同一般,如果举荐“怪才”“偏才”,很难避免争议,弄不好就影响声名、仕途,不如还是分数说了算,四平八稳。官场求稳,课堂求新。当官场主导了课堂,那很可能就万马齐喑了。官本位的另一表现是唯上,最了解学生的是班主任而不是校长。如果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说了算,或许还能发现那些有特长但总分数一般的学生。但如果由脱离了教学的校长说了算,那他看见的除了分数还有什么呢?

 

两位校长“推荐”出来的另一个基层教育问题是思维僵化。这两位推荐生的名单出炉以后,身边同学们的评价指标出奇的一致,不外乎分数方面的超牛,再加一点业余活动方面的活跃。能考高分会唱歌跳舞,这俨然就是我们目前校园里的完美典型了。事实上这种典型也已经是应试教育和所谓素质教育“嫁接”出来的“优良品种”了。因为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应试教育就是考高分,素质教育就是唱歌跳舞。但是这样的就穷尽人才的类型了吗?显然没有。比如湖北武汉市汉南区第二中学学生周海洋,这个写出古体长诗获评高考“最牛满分作文”的,是否符合校长实名推荐的标准呢?高考都能够让这样的人才大放其彩,如果校长实名推荐反而不能,那推荐制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