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既做“假帐”又立“牌坊”?
(2009-04-14 16:12:58)
标签:
名义收入高管数目字假帐中海油中国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有关负责人13日针对有媒体关于其下属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管层薪酬福利达千万元的报道做出回应,称中海油有限公司高管层薪酬福利严格遵守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规定,个人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名义收入”大相径庭。(4月14日 齐鲁晚报)
据说,高管们的“名义收入”,是为了消除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顾虑,按照“洋人”的标准设计出来给“洋人”看的。实际上,高管们从2001年上市第一天起,就把这些收入捐给公司了。我们暂且认可中海油的这个表态,信任其高管们的高风亮节,但是还有疑问:高管们的实际收入多少?高管们“贞洁无比”地回捐给公司的千万薪酬流向何方?如果定期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帐本”,只体现发给高管的千万薪酬,却没体现高管们的回赠,这是不是做“假帐”?
据说,“名义收入”的诞生,是按照国际惯例和香港公司的标准设计的,这“唬洋人”的玩意儿咱一般人整不明白。但是,如果真正按照国际规则建立、实施,高管薪金符合国际惯例,当奥巴马痛骂拿高薪者无耻时,中国这些高管也相应收敛点……中国民众即使对高薪一时有点不满,但最终也会觉悟,毕竟多劳多得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是,中海油如今玩的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面上学洋人,私地下还是我们的“潜规则”。成千万的“名义工资”,高管们竟然都捐了,这道德真够得上立牌坊了!
据说,高管的实际所得与向资本市场披露的“名义收入”大相径庭,但到底是多少?实际所得难道不比“名义收入”更该公布吗?公众最希望看到的不是数字,是真相!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提出观点: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完成现代转型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无法实现“数目字管理”。我相信这个“数目字”不光是形式,还包括一种严谨、科学的统计态度。有学者在查阅大量明清县志后发现:当时税和土地面积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只是——精确的数字后面都是胡说八道!
我们希望“名义收入”的背后不是胡说八道。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假账本”唬得了“洋人”,骗不了国人。一个企业要完成现代转型,的确需要“数目字”管理,但是需要的是真正的“数目字管理”!
发表于4月15日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4/15/content_760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