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宇森胜了冯小刚又如何?

(2009-01-16 13:28:44)
标签:

《赤壁》

非诚勿扰

凡人

冯小刚

文化

分类: 非常娱乐

看完《赤壁》(下)好些时日,老是有意无意地自问,这个烧掉N多人民币的《赤壁》到底想表现什么?看不到大是大非的艰难抉择,看不到悲天悯人的内心挣扎,只是一个个大明星按照似是而非的三国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把火烧之后,圆满结局,中间徒然留下许多笑料。

 

猫猫总是觉得我看的太苛刻,甚至吹毛求疵。当然,我不否认吴宇森的努力,也看到他镜头叙事的流畅,上集打斗场面的震撼,对不尽如人意之处,大可一笑而过。就像我看《非诚勿扰》一样。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只能对冯小刚一人如此宽容。或许是因为,讨好观众、娱乐观众,只要冯小刚一个人就够了。《赤壁》本该应该承担更多,应该满足中国人的“史诗”情节。可惜——至今记得《赤壁》当天剧院的暴笑次数,甚至超过《非诚勿扰》。这实在堪称“悲剧”。

 

我不是职业影评人,不知道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专业标准。但是相信我自己的业余标准,也符合大多数人。记得王小波在怀疑三部曲的总序言里有段话,对人做了三点假设:第一个是凡人都热爱智慧;第二是凡人都热爱异性;第三是凡人都喜欢有趣。我觉得可以用这三条“业余标准”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

 

就《赤壁》(下)来说,也许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有趣”,但电影里的有趣是搞笑,不是幽默,境界稍逊一筹;第二点,异性,电影里有大美人林志玲,但可惜不管是她和梁朝伟的激情,还是和张丰毅的一杯茶,情节都显得牵强。导演把异性完全当作花瓶,当作道具来用,没有“人性”做支撑的“性”,是没有震撼力的。第三点,智慧。当曹操迫不及待地喊“别闹”,当诸葛亮温柔地说“以我多年种田的经验”,当关羽傻傻地抢白“你已经过失了”,当赤壁之战“败给一杯茶,输给一阵风”……如果还有谁能在这电影里看到智慧,那就太“无语僧”了。

 

如果《赤壁》(下)不是烧了那么多钱,如果《赤壁》(下)仅仅只是一部贺岁篇,那么吴宇森赢了,甚至胜了冯小刚;但如果《赤壁》(下)的定位是一部史诗,那么吴宇森输了,输得很丢人。他本不该如此“雷”人,本不该如此讨好观众。观众需要讨好,但有冯小刚足矣。观众更需要的是尊重!尊重观众的智商,尊重观众的审美。《赤壁》(下)比《角斗士》,比《勇敢的心》,不缺钱,不缺演员,缺的只有智慧,只有虔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