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为何监督不了杭州地铁
(2008-11-18 19:29:29)
标签:
杭州地铁数目字中国青年报工棚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已经酿成,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无奈地离去。调查正在进行,关于事故的隐患,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责怪施工方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施工方则称早就汇报,“需要上级批示”。随后的问责结果也大致可以预料,因为太多的信息不透明,外人永远闹不清谁是谁非,只看到一个折衷而敷衍的处理结果。然后下一次事故可能又不经意地如鬼魂一样出现。角色轮回,舞台永在。
喜剧给人的快乐都是一样的,悲剧给人的哀伤各有各的不同。杭州地铁事故带给人的哀伤夹杂太多的不解和愤怒。网上看到中国青年报4月18日的一篇文章:《杭州地铁工程中标企业被指弄虚作假》。文章披露诸暨中兴公司是个“设备简陋的工棚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承建地铁这样的重点工程。这样的工棚企业是怎样中标的,新闻披露到现在已经7个月,为什么有关方面竟熟视无睹?
我们呼吁媒体监督,但常常发现有限的异地监督、事后监督起到的效果却很有限。比如已经结束的“周老虎”事件,最终葫芦僧断了葫芦案。媒体乃至网民的纠缠无可奈何花落去。所以,最可怕的不是媒体不监督,而是监督了没有效果;最可怕的也不是不问责,而是问责了都没有“供出罪魁祸首”。只是斩两个虾兵蟹将以谢民愤!
晚清时分,有老外评价中国的衙门,说中国的父母官面对案件,通常不是追究具体的是非曲折,而是各打五十大板,为双方各找台阶,和谐了事。如今似乎涛声依旧。很多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因为牵扯的部门人员利益众多,竟很难将罪过量化,最终糊里糊涂各打几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
想到黄仁宇大历史观所提到的“数目字管理”。其要旨在于: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中国政治体系早熟并迅速进入大一统时代。这就导致地方利益和地方组织未及充分发育。因而,中央政权和基层社会间缺乏有效中介,人口统计和土地测量等数目字管理的先决条件无从从容展开,中央政府的各项制度和设计倾向于“概念先行”,社会管理缺少统计数据和技术支持。
黄先生提到的一个不可“数目字管理”的社会,如今依然是中国的现实。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架构虽已建立,但其间很多的管理是靠人际关系,是靠潜规则维系,所以很多部门或者官员的权责划分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因为这种不透明,浑水摸鱼的机会就多,一旦东窗事发,追究责任的时候也很难有章可循。
最可怕的并不是腐败,而是那滋生腐败的土囊。最迫切的也不是扛着消防器材扑向一个个失火点,而是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可以“数目字管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