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所谓时事 |
看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谈到:因政见不同,宋朝司马光和王安石斗争异常厉害,但是他们的斗争仅限于在政治上,生活中却相互敬重。易中天说“敌我双方的如此相处,不仅是道德高尚,而且是政治文明。在我读书不多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宋,才能做到这一点。”博览史籍的易作此评价,可见宋朝的官是相当的有“职业道德”。
易分析是因宋朝实行优待士大夫政策,文官们在从政之余还能有闲暇研究学术、搞点创作,由此便形成一个堪称“精神贵族”的士大夫阶层。于是尽管政见不同,官员也会因敬畏学术而敬重对方。所以,不怕官员要对打,就怕官员没文化。因为有文化,因为有共同的精神空间,所以尊重才成为可能,“有风度的对抗”(胡MM讨伐老公婚外恋为什么可以想到这个短语呢……)才成为可能。
对待政敌如此,对待老百姓其实也一样。回顾历史,有文化而对老百姓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官员只怕不多见。文化人更在意名垂青史,更加信服“以德服人”,最起码也想做到“以德唬人”。而现在,中国基层的很多官员为什么经常闹笑话,闹残酷的笑话?县委书记们为什么因为一个不太恭敬的段子就把人关牢里去,因为别人拉住他签个字就“龙颜大怒”?——他们没文化,他们缺少最基本的人文情怀、民主意识。
文化当然不只是识字多少、学历高低,为人民服务就是最朴素、也最高尚的文化。但当从政成为一种职业,市场意识也泛滥地普及以后,这种文化在很多官员的脑子里早就被稀释地淡如清水了。所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倡导以德治国的确非常重要。当然,在现代社会里,仅靠这个是靠不住的。靠个人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提高后的“自律”,远远没有靠外在监督机制完善后的“他律”来的靠谱。既然当官是个职业,就要以职业的态度来要求他。
发现说了半天得出的结论很“庸俗”——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