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面故事|听呼声解民忧打造有温度的城区

(2018-11-12 15:23:23)
分类: 封面故事
移步换景,触目绿意,徜徉于海沧区,满目的温馨,写就了活力底色。城市发展,落脚点在民生,与国际一流城区配套的是海沧一流的民生保障基础。
2017年,海沧区在保障民生项目上的财政支出达52.19亿元,约占区级财政支出的76.8%。其中,教育事业投入15.41亿元,农林水事务资金1.74亿元、医疗卫生事业经费达3.55亿元……
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海沧始终清晰地认识到,“数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体现在民生,这既是海沧区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近年来,海沧在医疗、养老、教育、生态等民生保障上,补短板、强优势,群众的幸福洋溢在脸上,获得感满满。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一条条绿带蜿蜒延伸,一片片绿林拔地而起。伫立海沧大桥,放眼望去,海沧被青山绿水包围,被公园环抱。沿着海沧大道,一路看尽 “山海湖岛”的优美风光。不少居民在树荫下漫步休闲, 落日余晖给郁郁葱葱的林木披上了一条金色绸缎。阵阵海风吹来,迎着风,到附近的海沧湾公园信步走走,十分惬意。此时,禹州尊海沿线1.2万平方米花海,现在开满了大花百日草,热烈明媚的橙色和黄色、娇羞的粉色、纯洁的白色……七色花朵随风摇曳和波光粼粼的湖面相映成趣。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这是大家对海沧最直接的观感。去年,海沧区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74公顷;完成造林8500亩,占全市40%以上。绿色发展,生态立区,始终挂在海沧人的嘴边,放在海沧人的心里。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海沧区还是全市唯一获评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直以来,海沧区成长中的每一分变化,都打着“绿色发展”的印记。眼下,海沧区正进一步打造国际蓝色海湾示范项目,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提升绿色景观:龟山公园、质量公园加快建设;竹兰山生态修复工程已启动,大屏山、过芸溪等一批重要节点花海风景林项目有序推进。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发源于天竺山溪头水库,潺潺流淌的过芸溪横跨穿过素有“中国玛瑙之都”之称的东孚镇,流经“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大曦山核心区,把东孚所有的涓涓细流揽入怀中,汇入马銮湾。如今的过芸溪,俨然一条绿色丝带,乡村美,农民富。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摊开新时代海沧农业农村发展的靓丽蓝图,这样几个关键字眼清晰可见。对于海沧而言,乡村还将长期存在,城乡交融是海沧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区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落实中央部署,更是海沧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封面故事|听呼声解民忧打造有温度的城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落实中央部署,更是海沧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海沧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突出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2017年达25400元,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省第一。
海沧大曦山跻身“全国十大最美乡村”、青礁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院前社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不难发现,海沧在地方乡村振兴的探索上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也已涌现出了以青礁、过坂、洪塘、贞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鲜活案例,也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最好的助力和样本。
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今年,海沧将推动一批高科技生态种养殖、观光农庄等设施农业和特色生态农业项目,重点打造海沧社区后垵、龙庙社、青礁村鸿江社、埭仔社、莲花社区南山社等5个美丽乡村。力争到2020年,开展15个美丽乡村建设,培育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只有在绿色的映衬下,城市灰色的钢筋水泥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而在多彩花丛间绽放的,不仅是海沧区的吸引力,更是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已经是海沧区上下的共识。
作为对台交流前沿阵地,海沧的乡村工作更肩负着面向两岸的特殊使命,这意味着海沧的乡村振兴工作将在更高的水平上推进。
在今年4月于海沧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夫点赞海沧乡村建设成果,他表示,海沧区的乡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已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具备较高起点和明显优势,能够有效借鉴和利用台湾乡村建设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赵一夫看来,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是海沧在农村再造方面所做的创新,加入了台湾年轻人的想法,也能让他们更了解大陆的生活环境。两岸一家亲,共同携手打造美好家园。在战略实施的路径和目标上,海沧的经验,可以成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示范。

家门口寻医问药
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长期以来,海沧区孜孜以求。
“以前最怕头疼脑热,去医院耗时费力,有时还得让孩子跟着忙活。现在有了小区卫生服务站,下个楼就能看病拿药。”家住汇景家园的赵大妈感觉头疼眩晕,走个100多米,到嵩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看诊拿药。
从“患小病上大医院”到“家门口寻医问药”,这个变化得益于海沧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随着分级诊疗改革的推进,海沧区如今已逐渐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模式。
海沧区卫计局局长褚庭娟告诉记者,2017年,海沧区基层门诊首诊量增长20%,诊疗人次达到8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较2012年的18万人次,攀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沧共有5家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嵩屿、石塘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于去年荣获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同时,还有4万多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领跑全市。
一直以来,把补短板和强配套、惠民生结合起来,都是海沧城市魅力不断增强的一个经验之谈。不断变美、变高、变全的海沧医院便是最好的样板。
强基层,带龙头,创品牌,打造让群众满意、政府放心、专业卓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褚庭娟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实施“健康海沧战略”,突出公立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继续推动胃肠微创外科、泌尿科等一批重点学科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加大高端专科医院建设。
“如今海沧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正走在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 褚庭娟说,力争2020年,海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基本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厦门长庚医院进入全国非公医院竞争力前十强,新阳医院创二甲,打造全省医养结合示范点,她说,“我们的目标是,把辖区患者留在海沧!把周边城区患者吸引到海沧”。
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近年来,特别是在百姓关注的医疗、养老等领域,海沧新的变化不断发生。
玩纸牌、打桌球、话仙……午后时分的鼎美幸福院其乐融融,娱乐活动区域内的十多位老人玩得不亦乐乎。这是一栋两层建筑,餐厅、健康康复室、老年网吧、阅览室、日间休息室等一应俱全。73岁的老胡说,上午这边更热闹,来的老人更多,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村里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所在。
封面故事|听呼声解民忧打造有温度的城区
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助式健康检测室体。

服务升级,老有所养更安心。鼎美幸福院只是海沧区社会保障造福群众的一个缩影。据海沧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蔡秀红介绍,目前海沧区已建成2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8个农村幸福院(今年在建的7个,2019年将建设5个,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实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通过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为老人提供午休、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全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今年,海沧投入275.3万元购买27个居家养老信息化助老服务项目。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直以来,“民生”这一字眼,以超高的重复率,频繁地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撞击着人们的视线。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海沧区委、区政府对海沧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样受到居民关注的,是今天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在海沧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京味的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最动感的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最高端的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最洋气的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所有这些都是名声在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多元的办校特色,丰富的就学选择,无不让海沧居民脸上堆满笑容。
封面故事|听呼声解民忧打造有温度的城区
一大批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海沧落地,如今的海沧教育已驶入均衡优质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随着东北师范大学的强力加盟,海沧区“高起点定位、高位嫁接、高品质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巩固。1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着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名校资源,形成合力,成为推进海沧区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面对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现状,海沧区的教育基建今年再“扩容”,进一步提高海沧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眼下,东瑶学校、鳌冠学校(一期)等续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6年以来,海沧区共建成投用教育项目23个,其中,幼儿园项目14个,义务教育项目8个,职业中专项目1个。
一系列耀眼的光环背后,是多年如一日的投入和坚持。作为对台交流的桥头堡,作为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对台先行先试,深化对台交流,是海沧区被赋予的历史与时代使命,在对台教育交流上,海沧区成果显著,形式多样,内容多元。
据海沧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庄洋介绍,这几年来,海沧区对台交流全面开花,率先全市连续四年组织赴台开展驻校交流,率先组队名师、名校长开展两岸厦台中小学教育交流研讨,引台人才助力民乐教育等。在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上,海沧区更是全面开放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台胞子女在海沧享受优质教育,开辟绿色通道,提升服务台籍学生、台商企业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教育强区。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海沧区持续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试点工作,与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引进英国戏剧协会教育资源,推进全区校园戏剧教育,进一步打开教育国际化格局,为海沧打造国际一流湾区添砖加瓦。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直以来,海沧区委区政府倾听呼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机制改革创新,将补齐教育领域短板视为肩头重任,力求以更扎实的优质教育惠及群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