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我是心灵导游 专访张德芬

(2014-11-06 16:48:03)
标签:

张德芬

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

分类: 文化

我是心灵导游

专访台湾著名心灵作家张德芬


【人物】我是心灵导游 <wbr>专访张德芬

张德芬

生于台湾,台大企管系毕业

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

后定居北京,专心研修瑜伽及心灵课程

 

文/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一提到“张德芬”,外界对她有很多光环投射,相比于台大才女、美女主播、跨国高管这些过时的身份,“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头衔是她近年来的桂冠。很多人认识张德芬,都是从《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这本书令张德芬声名鹊起,她被内地观众所熟知,粉丝越来越多。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她曾在台湾出版过一本很好玩的书,叫《人在北京鲜事多》。

看她的书,你以为她应该属于那种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灵气的美女,她笑称自己其实蛮“庸俗”的,深居简出,喜欢看电影、外出旅游,跟朋友八卦。尽管在北京定居多年,她的声音依旧带有台湾女生特有的嗲腔,年过半百依旧风采,问她怎么这么年轻,“因为敢吃、敢穿、敢玩、敢说、做自己”。 

 

不管怎样,只做最真的自己

张德芬成名很早,加在她名字前面的形容词一直离不开“貌美”、“多金”、“智慧”。台大毕业后,张德芬戴上主播光环,成为台湾人人知晓的美女主播,当时台湾只有三家电视台,成为新闻主播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工作后,张德芬一直忙碌又独立,完全不恋战是她处世的风格。有一天,她开着名车,在回豪宅的路上,突然发觉那个锋芒毕露的自己并不快乐。不喜欢就走吧。她很快做出了最迅速也是最坚决的动作,辞掉了他人眼里名利双收的工作,到美国念书。张德芬不是在意世俗判断的女人,按照自己的惯性行事,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这个忠于内心的劲头,让张德芬走过许多高高低低的日子,事情不断。如果人生是茶叶蛋,裂痕愈多才愈入味,张德芬的人生是精彩多汁的,而今转念去看,她说,生命中的各种不顺遂都是在帮她做功课,造就了今天的她。

40岁那年,她不快乐到了极点,陷入了人生的低潮,虽然各方面并不差,有一份辉煌的工作,是拥有全球知名度的大公司的高管,有一个好丈夫和一双可爱的孩子,自己要的,老天都给她了,但最终以忧郁症收场。2002年,张德芬辞去高薪的工作。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要的是什么?为了寻找人生的出路和快乐,张德芬开始探索内在的路途,全心扑在“身心灵”上,4年多的时间都在上心灵成长的课,慢慢的,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明径,“以前追逐学位、职业、婚姻,往内探寻后,我发现这些外在的追逐,不能让人有真正的快乐。所以,我写了这本书,跟大家分享这份灵修地图。”在书中,张德芬把多年来的心路历程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台湾作家吴淡如在为她写推荐词时评论道:“书中主角经由智慧老人的指点,由无明、无助、无奈,蜕变为智慧成熟的女性,其中不乏德芬自己经历的缩影,也为现代都会男女,指出了一条找回真我与喜悦的道路。” 

“夜深人静流泪时读我的书最爽,因为我也是在这时候写的。”在一次采访,张德芬如是回答。在不快乐的状态下,张德芬完成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书稿。书稿一开始并没有被出版社看好,原因是小说不像小说,心理学不像心理学,又不是知名作家的作品。几经周折,张德芬终于找到了一家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老板却有不一样的预见,断言书一定会大卖,原因是作者深入浅出的方式,非常用心地在分享自己多年灵修的心路历程,一定能打动读者。果然,该书一问世,读者接受度很高,半年内位于台湾三大畅销排行榜前十名,很多读者说,喜欢看张德芬的书,是因为能理解,能看得进去,张德芬叙述的方式,让他们觉得灵性理念变得不那么晦涩难懂了。同台湾读者相比,大陆读者市场反馈更强烈, 杨幂、刘亦菲、郝蕾、鬼脚七等文艺界名人都曾对外公开推荐她的书,许多人正是通过这本书对心灵成长产生兴趣,也有企业大批量采购,将该书当福利发给员工。

 

它不是故事书,建议反复看

这段时间,张德芬迎来了第一个创作高峰期。之后,她陆续推出《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等心灵小说,同样深受读者欢迎,截至2014年5月,张德芬系列作品内地销量突破500万册。

了解她经历的读者,觉得她过得很精彩,常常来信询问快乐的方法,可她却是一个天生不快乐的人,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身边有很多年龄相仿甚或比我年纪大的人,没有快乐的能力,看了很心疼。有些人天生乐观幸福,有些人悲观纠结。我属于后者。我硬生生逆反自己的惯性,学会了快乐的能力。”多年烦恼、痛苦之后,张德芬总结说,真正的快乐是看到自己的不快乐,包容它、接纳它,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快乐是一种惯性,痛苦也是,愈早学习快乐愈好,年纪愈大愈难改,“生老病死、厌憎爱别离、求不得,专研下去,你会发现,基本的感受是一样的:不被爱,我没有价值,我被遗弃了,我不配得,我很脆弱,我很无力,我很气馁。我觉得,想要快乐,你第一个是要去分辩自己的感受究竟是什么,建议跟自己的负面感受在一起,接纳它,而不是去推开它,否则表面上看起来当时快乐,之后可能就不快乐。”

有人将她的书比作心灵鸡汤书,她却不以为然,说现在已经不太在乎读者反馈什么,别人怎么说,怎么接受,怎么看,已经不是她能够掌控的事情。现在的她早已学会了将真实的自己剥离开来,把身上的枷锁一个一个剪断,因为这已经是一个被完成的工作。不过,随后她又补充指正,这是一本灵性成长的入门书,真正看进去的读者,倒不会认为这只是心灵鸡汤,更多是觉得像是一个导游写的导览地图。谈及新书创作,她笑言,写书的初心是分享,不会为了写书而写书,“以我灵性工作者写作的角度来看,我能写的东西,目前为止,我都已经在我出版的五六本书里,写得差不多了。我要再写,就是为了赚稿费而写,我就觉得没有意义。”由于目前还没有新的体悟,张德芬希望读者多把焦点放在她传达的信息上面,而不是她个人上面,劝大家把书多看几遍,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我的书,真的不是一个故事书,真的是可以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反复去看,会获得不同的感悟。”

张德芬笔下有个智慧老人,很多人会问,“智慧老人在哪里,我好想去找他。” 对张德芬来说,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尤其是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事、物,就是智慧老人的原型。她说,很多时候生活并不差,是自己没演好,所有生命中的不顺遂都是来教导我们放下、成长、臣服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去看见自己的功课?够不够诚实去承认自己的缺陷?有没有足够的谦卑去臣服于生命中的不顺遂?张德芬也坦言,即便上了够多的课,也看了够多的书,有时候“懂得”与“做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物】我是心灵导游 <wbr>专访张德芬

张德芬被业界和读者冠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她的身心灵五部曲出版后,受到读者热捧。


不要有太强烈的“要”与“不要”

年过半百,张德芬眼角有了岁月的刻痕,脖子的细纹也透露了年龄,远远看她的动作、神态,却宛若小孩子,始终有一份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天真。她说,这些年来,看多了,经历多了,越来越恬淡,越来越放下,越来越不牵挂,她现在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有太强烈的“要”与“不要”,因为她知道,有的时候,你强烈地要什么东西,要来的可能不是你要的,你非常强烈地不要什么东西,可能以后会反过来想要那个东西。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用爱去接纳所有我们遭遇的一切,然后放下,这样的心态下,人就很自在,脸上的淡定、平静就是岁月和生活的磨练赐给张德芬的礼物。

“我对名利看得比较淡,不能说全部放掉了,有点无欲则刚的感觉,因为我没有要求什么,连大家的认同,可能都不是那么在意了,也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情,人就比较轻盈。我妈妈给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在这方面,张德芬忍不住得瑟一下,感谢母亲的遗传因子。她说,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仍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皮肤嫩嫩的,也没有什么心眼,自己的心眼会比母亲多,但还是能够保持一颗纯真单纯的心。

有人说,作为女人,母性是身上最重要的元素。这种柔软的爱会成为生命中特别有力量的地方。不同于“虎妈狼爸”管教方式,张德芬给予一双儿女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们会经常拥抱、亲吻张德芬说“我爱你”。谈及两个小孩,张德芬说,小美女是个甜心,脑子里有很多古怪的念头,在服装时尚上很有艺术的天分;哥哥是乖小孩,什么事情都会分享,会参加她与朋友的饭局,还用母子的合照当微信头像,所以,她跟儿子的关系比较亲密一点。“现在读到龙应台的《目送》都会哭,儿子九月去国外念大学了,那天他说,‘我知道你等这天等很久了,不过真的到了你又舍不得,对不对?’真是了解他妈!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这次离开,我们只有生老病死、逢年过节才能见面了。他成年了,有自己的人生要展开,我只能含泪祝福目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