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2014-09-28 17:07:20)
标签:

台赛

美丽福建

美丽海洋

分类: 特别策划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船只是本次海岛拍摄的重要交通工具。图为第二组两岸摄影师在三都澳乘船。图/台赛摄影师 郭建设



文/本刊记者 刘舒萍

建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度居全国前列,岸线曲折率居全国首位,福建的美与海洋息息相关,正如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所言,发展海洋经济,福建的特色优势在“海峡、海湾、海岛”,海岛开发保护是福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成效。

为了让两岸民众进一步认识美丽福建、美丽海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成为本报主办的第四届台赛荣誉主办单位之一。 

8月28日至9月1日,第四届台赛主题活动——“两岸知名摄影师拍摄福建十大美丽海岛”拉开帷幕!这场从北至南,纵贯整个台湾海峡的拍摄活动得到了两岸知名摄影师的青睐与热捧,两岸30位摄影高手兵分5路,奔赴“福建十大美丽海岛”,历时4至5天,用镜头发现福建海洋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海洋经济发展成就,展现美丽福建、美丽海洋和台湾海峡的波澜壮阔。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8月28日,嘉宾与两岸摄影师在厦门鼓浪屿前的码头上举行的开拍仪式合影。图/台赛摄影师 王火炎


开拍仪式,特选鼓浪屿作为背景

8月28日,由厦门日报社主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荣誉主办、台海杂志社承办的第四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以下简称“台赛”)主题活动——“两岸30位摄影师拍摄福建十大美丽海岛”在厦门公务码头举行开拍仪式。公务码头与福建十大美丽海岛之一的鼓浪屿隔海相望,开拍仪式就以鼓浪屿为背景,在天风海涛间举行。海协会原副会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官军,厦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江曙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宣传信息办副主任房月英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一路见证台赛从五年前那棵稚嫩的小树苗,经过两岸同胞、两岸新闻摄影师包括摄影发烧友的精心浇灌、抚育、呵护,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的果实,台湾中国时报摄影中心主任黄子明感慨良多,他回忆说,今年5月份,台赛组委会专程组团到台湾办了历届得奖作品展,在台引起很大反响。受邀拍摄福建十大美丽海岛,他充满期待,因为在过去两岸关系紧张的岁月,两岸摄影家联合进行这样的拍摄活动是“不可能的”。他期待能通过本次拍摄,让更多人认识这些美丽的岛屿,让台赛在海峡两岸甚至在全世界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他盼望与两岸的摄影师同行擦出火花,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石油报社新闻总监丁伟作为大陆摄影师代表发表了讲话,他表示见惯了拍摄西藏的题材,海洋题材新鲜,让大家备受期待。

厦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江曙曜作为第四届台赛主办方领导,也发表了讲话,他介绍说,台赛是第一个由两岸新闻界发起的两岸摄影比赛,于2009年8月首次启动,填补了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空白,是两岸60多年来新闻摄影交流史上的首创,是海峡两岸第一个定位“台海”地域的新闻摄影专业赛事,被誉为“开河第一锄”,每届台赛两岸都有上万人参与,参赛作品逾6000幅。

随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宣传信息办副主任房月英转达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副厅长李钢生的问候,希望各位新闻摄影大师们能用高超的光影技术,全面记录福建海岛、海岸的美景,记录福建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成效,为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们国家有八千多个海岛,福建占四分之一,从两千多个海岛中挑选十个来拍摄,就可以代表福建海岛的形象。”对本届台赛举办以海岛为主题的拍摄活动,台赛的老朋友张铭清觉得非常有意义,“两岸的同胞,隔着一个海峡,海岛在两岸的交往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不仅是拍怡人的风光,还要我们去发掘海岛的人文底蕴。第四届台赛,我想,比前几届办得更好,我相信,两岸的摄影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拍出高质量的照片。”张铭清说,台赛坚持办下来,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更多的形式,使两岸民间的交往往更宽的领域、更深的深度发展,并作为我们两岸交往的一个记录,载入史册。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官军宣布“两岸摄影师拍摄福建十大美丽海岛”活动正式开拍!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第一组两岸摄影师凌晨4点在大嵛山岛小天湖拍日出。图/台赛摄影师 吕廷川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第三组两岸摄影师在平潭海边拍摄。平潭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岛屿。图/台赛摄影师 陈柏亨


兵分5路,来一场美丽相遇

3752公里长的海岸线、1374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125个大大小小的港湾、750多种鱼类资源……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拥有大小海岛2214个,海岛数量居全国第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历史上海洋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为了打造海洋品牌,推进海岛建设,去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推出首批“福建十大美丽海岛”,沿海岸线从北往南,十大美丽海岛依次为台山列岛、大嵛山岛、三都岛、东壁岛、海坛岛、湄洲岛、大坠岛、鼓浪屿、南碇岛林进屿、东山岛。这些海岛、岛礁千姿百态,如“大珠小珠”般散落在台湾海峡。启动仪式结束后,两岸30位知名摄影师携“长枪短炮”,兵分5路,开启聚焦海峡之珠、定格海岛之美的海岛揽胜之旅。

受邀参加此次海岛拍摄活动,不少摄影师表示,这些海岛有很多是历史、地理课本上陌生的地名,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一定有机会踏上的土地,有的是从神秘军港海岛走向开放,有的入围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海岛,有的拥有世界最大、最密集的玄武岩石柱群……他们很期待跟十大海岛来一场美丽的相遇,通过镜头,呈现海岛景观和风土人情、文化韵味。曾三次获台湾新闻金鼎奖的澎湖知名女摄影师张咏捷,则希望透过此次海岛之行,能够找到早前父母的生活跟我们当下的生活重合的部分,因为她的祖辈正是从福建移民到澎湖去的。

活动期间,我们发现,两岸摄影师所拍摄的这十大美丽海岛,或多或少跟台湾有一定的渊源,加上由两岸摄影师共同拍摄,就显得有更特别的意义。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第四组两岸摄影师用跳跃欢庆成功登顶大坠岛。图/石勇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第五组两岸摄影师齐拍东山岛美景。图/台赛摄影师 王国明


又累又晒,但还想再拍五天

古人有言,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一般的景物到诗人手里都可以变成绝美词,十大岛屿千姿百态,经本次特邀的两岸摄影师精心“采撷”后,也变成了绝美的照片。为了用最恰如其分的光线定格稍纵即逝的瞬间,当人们睡梦方酣,摄影师们已经赶早在凌晨三四点攀登高峰尽收美景了;当人们休息时,他们赶赴另一个点继续拍摄,他们所要呈现的就是当地人最自然的生活场景,记录岛屿最本真的美。因此,尽管拍摄期间,高温难耐,但摄影师们的快门一直响个不停。为了能拍出最佳作品,起早贪黑不说,甚至大中午也放弃休息,顶着烈日拍摄;他们有人手受伤了,一边冰敷,一边坚持拍摄。在老师的镜头下,海岛文化越来越显得丰富。

记者在一旁观摩、学习,收获简直像长了翅膀,一方面叹服于他们的执着可以硬得像石头,一方面是,无法想象再平淡无奇的场景,都可以跃然于镜头下。摄影师们眼里的亮度,心里的热度,再大的困难都不停下拍摄的脚步,来了就爱上了,就勇往直前,把什么都抛在脑后了。啊,这样活着真是带劲!

短短四五天的苦行僧拍摄,摄影师们越过海洋的天际线,跋山涉水、弄潮赶海,造访过许多地方,场景不断转换,他们以“生态、对台、海洋”为三要素,以“美丽福建  美丽海洋”为主题,寻觅到那些既原始又鲜活的历史结晶、海洋开发与保护等内容,醉心捕捉到海岛的美丽身影,你我的故事也尽收方寸间,故事很温暖,也很难忘。

    情是深,意是浓,离是苦。虽然又累又晒但愉快,这些岛屿都非常美,渔民的质朴、勤劳、热情常常让摄影师非常感动,也有不少摄影师坦言,刚习惯这样的奔波,就要离开,很舍不得,很想继续走下去,真想再拍五天。拍摄期间,他们也积极为海岛未来献计献策,一些村落面临着许许多多村庄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以后,如何保持村庄的活力与特色,他们希望,在岛民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当地的人文景观和生活场景也能得以保全,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第四届台赛】海那边在召唤

今年特设两大奖,赛事明年截稿

与往届不同,本届台赛在参赛分类中增设两岸议题新闻类,还特设两岸海洋新闻奖,供两岸摄影师角逐金奖、优胜奖。凡与海峡两岸海洋互动相关议题或人、事、物,均符合本奖项参赛内容。

特设海洋奖是因为福建海洋区位得天独厚,北承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南接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闽台一水之隔,具有“五缘”优势,正如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所说的,发展海洋经济,福建的特色优势在“海峡、海湾、海岛”,台赛组委会欢迎两岸摄影师及爱好者一同聚焦海峡、海湾、海岛。

第四届台赛参赛作品分为台海重大新闻类、台海经济新闻类、台海人物新闻类、台海艺文新闻类、台海环保科技新闻类、台海生活民俗新闻类、两岸议题新闻类、两岸海洋新闻奖等八类。八类奖项各设金奖1名,优胜奖9名,并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出“年度最佳台海新闻照片奖——金浪奖”1名。台赛组委会恭候两岸摄影师积极选送反映2013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海峡两岸的摄影佳作,本届台赛将于2015年2月18日24时截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