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2013-09-05 18:27:01)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

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人物】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杨慕

原名杨锦荣

台湾校园民歌手、音乐制作人

微风乐集创办人 

大学时期举办过个人演唱会,并出版了个人专辑《青草地》;多次获得文艺金像奖作曲大奖,多次为两岸大型音乐会担任音乐总监。


 也许时代的发展,民歌已被人冷落,但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致力于延续、推广校园民歌,他们相信,有微风吹过的地方,就有音符在跳动,就能“唱自己的歌”。 在台湾民歌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人杨慕的带领下,他们正在实施一个大胆的计划:两岸全国原创歌手集合厦门,在这里发掘好声音,并联合海峡两岸音乐人,通过培训、造星、出版专辑等一系列举措,将厦门打造成两岸原创音乐的重镇,让厦门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文化。

 

/本刊记者 刘舒萍



【人物】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3月16日下午,一场历时4个小时的公益草地音乐会“唱自己的歌”,在厦门环岛路音乐广场举行。由此,微风乐集2013年“音乐厦门”系列活动的序幕正式拉开。


这可能是世界上离海最近的广场音乐会!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只有最真挚的声音。伴着舒服的海风,流行、爵士、摇滚、民谣、阿卡贝拉……轮番上演,台上,草根的音乐人和他们的乐队动情地唱着自己的歌,台下,上千观众面朝大海,席地而坐,随歌摇摆。舞台的背景,是微醺的斜阳和沙滩、海浪,和风伴着音乐声,景醉了、歌醉了、人也醉了。

每周六下午,在厦门环岛路音乐广场,这里总有厦门甚至周边城市的音乐爱好者慕名前来,加入这个音乐大家庭,展示音乐的力量、坚持的力量。历时几个小时的“微风乐集”公益草地音乐会,也成为环岛路旅游动线上的一颗明珠。

好的开始令“微风乐集”创办者、台湾资深音乐人杨慕颇感安慰,不过他并不满足这样的成绩,“我们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音乐节,而不只是每个礼拜唱给我们市民、游客听。”几个月前,杨慕就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和微风乐集一起落户沙坡尾中华儿女美术馆一楼,开展了一系列音乐活动,目的在于整合两岸优秀音乐人的力量,一起努力,用心打造“音乐厦门”,让厦门成为原创音乐基地,让音乐成为大家的生活。

 


【人物】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曾在台湾民歌时代风云一时

30年前,他曾经是最早的音乐创作人……

如今,我们赫然发现,暌违了多年,他竟然比谁都坚持音乐,他一直不停的在唱歌,从未间断过,即使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命之歌未曾停歇。

 

除去在厦门环岛路音乐广场,记者曾先后两次造访微风乐集工作室,与杨慕有过两次访谈。这位一头卷发,浑身透着股儒雅气息的中年男子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他在恭候爱音乐的能人。与他的交谈中,可以觉察到他对音乐的钟爱,是以虔敬的心态来面对音乐。

杨慕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工作室静静地创作。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也从来不愿主动去宣传自己,友人提到他过去辉煌的音乐成绩时,他只是淡淡地笑而不谈。虽然不保养,杨慕看上去仍然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年轻,用他的话说,就是心态比较年轻,喜欢和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在一起,保持朝气。如果一般人的青春黄金岁月是十年,杨慕至少比别人多了好几倍,30年来,他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喜欢音乐的小年轻,一起工作、生活,他一直在这个十年里面重复再重复。

在台湾,杨慕是与李宗盛、蔡琴、童安格同时出道的歌手,曾在台湾民歌时代风云一时,那个时代的台湾一线歌手跟他几乎都有合作过,在陶晓清校园民谣时代,李宗盛曾经邀请他领导乐团。据说,齐秦、庾澄庆也都曾经担任贝斯手演奏他的作品。70年代,杨慕率先自己作曲、编曲、演唱,发了第一张个人专辑《青草地》,深获好评。后来,又多次编曲、指挥几场大型的演唱会,连续获得多次金像奖,然后,他却突然消失在台北音乐圈。“最大的原因是性格的关系,个性比较内向,不太说话。我的家庭没有太赞成。”

从台前转移到慕后,杨慕的音乐路程也从演唱上转到音乐制作,在台北建立了自己的录音室,开始为歌手包装录制音乐唱片,开始了专业唱片制作人生涯,他的音乐触角延伸至作词、作曲、编曲、制作广告歌曲、舞台剧配乐、舞蹈配乐等等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后来又将工作重心移向大陆,在各地经营音乐事业。十年前,他到过厦门,开办了以音乐为主题的舒活馆、爵士馆、城市光廊、旧情绵绵等酒吧、咖啡馆。几年前,他离开厦门去了北京继续他的音乐工作。此次受到厦门相关部门的邀请,杨慕再次回到厦门,重启音乐计划,来厦收集“好声音”,除了做各种形态的音乐外,还要培养素人、坚持做原创音乐的梦想。

 


【人物】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在厦门收集两岸好声音

“感谢厦门市民,一流的城市因为有一流的市民,大家一起努力,让海峡两岸都看见我们、听见我们,让更多的音乐人想来厦门演出,我们需要有厦门自己的好声音,需要本地所有好声音站出来,勇敢的发声,唱给整个世界听。”

 

在杨慕之前,有不少知名音乐人士带着一颗理想的心来厦门追梦,但他们最后都丢出很大的CASE,却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厦门,于是有人总结说,厦门没有音乐的土壤,不如北京、上海、广州多元。杨慕告诉记者,这些问题他都曾考虑过,但他发现,厦门的文化气候回暖了,于是他决定将所有的精力和这些年积累的资源都献给厦门,“正是因为欠缺,所以你只要努力就会留下痕迹。分析起来,很多人觉得厦门没有这个土壤、没有这个文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恰恰是最适合来努力来耕耘的。而且它不大,风景又这么优美,如果它除了风景以外,再有很好的音乐,我觉得,这会很有意义的。”

杨慕认为,厦门音乐的前景是美好的,在这种时刻当然要打头阵。不过,下这样的决定不容易,来厦之前,亲戚朋友都劝他慎重考虑,毕竟有前车之鉴,他本人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实在做不下去就撤退。但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与运作,微风乐集2013年“音乐厦门”系列活动相继展开,他发现在现实比预想好多了,无论走到哪,那里就有90%的人很支持他们,为他们叫好,这让他们非常感动,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虽然很累,但大家做得挺开心的。

“厦门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大家知道它很美,喜欢来,如果有听众,就更愿意来。像我们上个礼拜来了两个乐队,一队是香港的,一队是上海的。他们离开时非常高兴,对厦门赞不绝口,因为在香港在上海,他们这么唱,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人这样关注他们。城市里有很多艺术的表演形态,观众看多了,自然也会比较挑剔,但是在厦门,观众非常热情。看到台下很投入,也会表演得很开心。”杨慕说,只要有听众,音乐人就愿意来厦门演唱。

 “我们的差别是,我们虽然要做大,但是要做能实现的。”杨慕告诉记者,“微风乐集”2013年“音乐厦门”系列活动将持续一整年,其间他们会举办一系列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演出,包括在音乐厅的大型演唱会、广场音乐会、学校社区巡演、小型主题音乐会等,制造精致好听的原创音乐,打造本土明星,希望让音乐扎根,让厦门市民随时可以欣赏到好的歌曲,让音乐真正变成厦门的生活。

 在杨慕的一揽子规划中,还有举办一个全国有影响力的音乐节,录厦门好声音的“微风乐集”系列唱片的出版计划,以及请他的音乐圈好友们前来讲座交流、录制由他自己主讲的音乐故事系列视频节目。

这一切的目的,是希望联合两岸音乐人,从厦门发声,最终唱响两岸,将厦门打造成两岸音乐重镇。同时,通过对两岸原创音乐事业的大力推行,让厦门成为连接两岸原创音乐的枢纽,成为更具文化创造力的原创音乐之都。

 【人物】台湾音乐人杨慕:让梦想在厦门生根发芽


梦想与坚持的力量

对于音乐,这位坚持“即使孤独也要美丽”的歌手从没离开过。杨慕说,他很幸运,一辈子都没脱离音乐。现在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创造土壤,要让两岸音乐人的梦想生根发芽,最终结出甜美的果实。

 

为了让微风乐集2013年“音乐厦门”系列活动,能够从厦门发声,继而唱响两岸,杨慕拿起电话,联系了不少当年圈内的朋友,希望大家一起支招,为两岸音乐做点绵薄之力。事实上,他已经很久没跟他们联系了。接到电话的朋友很惊讶:“你竟然还活在音乐的世界!”对于音乐,杨慕说,他从没离开过,一直活在音乐的世界里。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杨慕不是那种要多少出场费的人,他只是真心的想要唱歌,而且唱了50年。今天他的歌除了仍然清新,还多了一些成熟细腻的丰厚情感,一种繁华落尽淡定的深邃。针对时下热门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之类的电视选秀介入,杨慕并不鼓励学生去参加,毕竟通过这样的节目变为大明星的几率很低。

为了创造土壤,让有音乐理想的人在厦门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和他的微风乐集团队正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厦门”的推广。尽管他们在厦门的音乐事业刚起步不久,但在杨慕看来,离成功却只差一步,只要所有的人再关注,再出点力。“我也将尽我所能,发挥我最大影响力,让两岸都关注音乐厦门,不达目的绝不放手,我将把厦门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永远留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