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   我们一起重修的保安宫

(2012-07-14 03:38:31)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

那些年 <wbr> <wbr> <wbr>我们一起重修的保安宫
专访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理事长廖武治

文/本刊记者刘舒萍 图/本刊记者林世泽
   4月17日,第五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开幕前一天,来自台湾的嘉宾陆续抵达鹭岛,记者在悦华酒店见到了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理事长、台北保安宫董事长廖武治。近年来,他多次受邀担任海沧青礁慈济文化节保生颂典台湾代表主祭人。年近七旬的他虽刚下飞机但精神奕奕。他表示,以两岸的共同信仰来做交流,完全是以最真挚的感情在互动,“这才是真心的流露”。
    目前,全世界的保生大帝信众有5000万人,其中台湾信众达500多万。“我们的愿景,是通过不断积累资源,让保安宫成为保生大帝的信仰中心,让慈济文化成为信众的精神支柱。”廖武治介绍。
    要成为保生大帝信仰中心,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廖武治介绍,每年的保生文化祭,保安宫都会举办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除了台湾本土的学者,还会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地区的学者。从2000年到现在,累积了不少论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资产和精神财富。
     同时,保安宫也创办了一个宗教学院,通过教育方式来提高宫庙人员的素质,让整个宗教的信仰得以提升。此外,还有一个图书馆,开办英文研习班,培养了不少学生。所以说,跟其他宫庙单一的祭祀不同,保安宫追求的是功能的多元化,走的是文化资产保护之路。
    廖武治最为人们熟知的是致力于保安宫的修复工程,重现“老”建筑的原貌,首开台湾民间团体自费修复古迹先例。而整个保安宫修复工程共花费1.6亿元新台币,当时相当于四五千万元人民币,如果是现在,1亿人民币恐怕都不够。
     他本人也因成功主持修复保安宫古貌,获得了台北市文化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亚太文化资产保存奖、台湾内政部门奖章等3个奖项。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廖武治回忆的脚步,重温“那些年,我们一起重修的保安宫”。

 

《台海》:保安宫自1995年起自行花费巨资,采用传统工法复原、维修,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
廖武治:
那时保安宫损坏已经很严重了,白蚁的蛀蚀,把木头、梁柱都损坏了。按照台湾文化资产保存的法令,整修工程一定要经过当局的批准,由当局出资修庙。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但没有把庙修好,反而修坏了,因为这里面隐藏着很多问题。我们要摆脱这些问题,就不申请补助,自己负担所有经费。我们才可以用最好的材料、找最好的工匠,使用最好的技术和现代科技,把保安宫修得更完善。

《台海》:您在整修保安宫期间,庙务方面首次采取计算机化管理,财务完全透明。连马英九都形容你们是将保安宫当成一个上市公司来经营。采取这套机制,曾遭到不少人抵制吧?
廖武治:
一开始会有一些阻力,习惯之后,大家反而觉得这样账目清晰,财务透明。财务透明就可以摆脱很多外力的介入,更重要的是让信众看到我们所用的材料,例如木材,我们用的是台湾最好的樟木;壁画方面,我们不是重画,而是找澳洲技师来清洗,这个在台湾也是首例。
此外,香客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或者添香油钱,都用电脑入账,列收据,账目就很清楚。收入控制好,支出也有严格把关,把整个资源都运用在刀口上,财务透明能够让人信任,所以我们的香油钱一直在增加。我接总干事兼副董事长时,每年才有三千万元新台币左右,现在已经有一亿四千万。

《台海》:您本身也是艺专出身,后来又担任台湾艺术大学教授,这对你主持整修工程影响大吗?
廖武治:
观念是最重要的,我们采取整旧如旧的方式来处理整修工程。一个从事美术工作的人,观点、感觉跟其他人有点不一样。在观念上,他会把建筑物当成艺术品来修。当时我已经在保安宫16年了。在这16年当中,我每天都在想保安宫里面的事情,设计规划起来驾轻就熟。如果一个外来者要来设计,可能就没我认识得这么透彻,也不知道这个庙宇将来的用途,使用者可以把这边当作大厅,但是规划单位可能会把它设计成一个房间。
 《台海》:结合保安宫修缮的成功经验,点评下大陆方面应该如何重修庙宇吧。
廖武治:
在修复的过程中,不是只对老房子进行修复,老房子的周边也应该考虑,房子将来的活化再利用很重要,现在的水电照明都要考虑在内。我建议要先规划,不要等到修完了之后,再来考虑怎么去活化空间。
我们修保安宫时是事先做了规划,实际操作起来,碰到了一些问题。譬如,一个建筑物打开之后才发现,原来损坏这么严重了。在这种状况下,你要思考这个空间做什么,加入什么新东西。因为是自己出经费,超出预算的话,可以调整,因此可以边修复边规划。如果是政府资助的话,肯定会牵涉到要不要追加经费的问题。

 

 

 

那些年 <wbr> <wbr> <wbr>我们一起重修的保安宫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每年都办保生文化祭,也是率先在全台搞夜景工程的古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