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林世粦
文/本刊记者 刘舒萍 通讯员 熊春芳 图/本刊记者林世泽
有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节日,注定镌刻在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
2006年4月18日,厦门成功举办了首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来自闽、粤、台、港以及菲律宾的同祀庙宇代表、嘉宾1000多人出席,这也是青礁慈济宫立庙855年来,两岸及海外信众首次相聚祖庙,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在两岸“大三通”未通的情况下先通了,也拉开了两岸保生文化交流锵锵滚的大幕。此后,海沧连续举办三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并护驾保生大帝神像赴台湾本岛、金门、澎湖巡礼。
曾先后担任2007年、2008年、2010年保生大帝巡游台湾交流团团长的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林世粦,可谓是这段交流往事的第一见证人。在第五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到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林世粦。
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林世粦用令人欣慰来总结,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水流般汩汩涌出,带着最天然的色彩和最柔和的气息。
共祭保生
两岸潮平
林世粦向记者回忆说,为了打造一张继妈祖之后的新“台”牌,加强对台交流,海沧青礁慈济宫2007年策划了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门巡游活动。当时,林世粦等相关领导商量讨论,认为保生大帝神像从未赴金门巡游,如果能成行,从各方面看都算得上突破。此事向上面主管领导汇报后,得到了积极的支持。
“当时最大担忧的是我这个团长可能会因为背景的缘故,赴金的审批批不了。”彼时,林世粦从部队转业地方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年。当时两岸关系较为紧张,正常交流团赴台都会面临审批困难,更不用说像林世粦这样有军方背景的领导。
让大家感到惊喜的是,保生大帝的魅力和影响实在太大,最后台湾方面还是审批通过了交流团的申请,并敲定8月中旬举行厦门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莅金巡礼活动。
好事多磨。出行的前一天,第8号热带风暴“蝴蝶”登陆闽南沿海地区。为确保厦金航线海上航行安全,厦金航线停运,出行时间只好往后顺延。谁曾料想,这次插曲竟让作为厦金航线备用船的“五缘号”提前正式投入输运“小三通”旅客行列。
林世粦告诉记者,交流团成员包括领导、阵头、歌仔戏团、信众和新闻媒体记者在内约有200多人,木偶戏团的道具仅大箱子就达46个,还有2.5米高的保生大帝神像,为此,交流团曾打过报告给上级有关领导,申请启动“五缘号”。不过,一直没有批复。因为台风的缘故,一批同胞被滞留在厦门,等台风过后,海上交通恢复正常,船只却供不应求,“五缘号”被推到“浪口”上,满载保生大帝神像和交流团成员,扬帆出海。
“五缘号”显五缘
保生帝巡平安
8月10日,“五缘号”载着大陆同胞的浓浓情谊,带着“健康、慈济、和谐”的美好祝愿,开启了保生大帝神像从青礁慈济祖宫直航巡游金门之旅。随着“五缘号”的缓缓靠近,多日笼罩在台风阴影中的金门水头码头意外地放晴了。此时,时任金门县长李炷烽、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理事长廖武治等一行人已在岸上恭候多时了。
当保生大帝神像“踏上”金门土地的那一刻,原先静候的岸上,顿时大鼓、腰鼓、锣声共鸣,场面非常热烈。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保生大帝神像巡游绕境活动开始了。
林世粦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感受:“金门民风非常淳朴,老百姓一路热情相迎。三十多年来,我在厦金海峡的这一边,一直研究对方的地势、气候、兵力部防,等到我终于亲临金门岛,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目睹巡游的盛况,林世粦向记者描绘了当时的场面:载着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像及金门各分灵庙的保生大帝神像的巡安车队,一路浩浩荡荡,所过之处,一拨接一拨的金门信众涌到路旁,顶礼膜拜,燃香祈福,鸣放鞭炮,震耳欲聋。
“保生大帝显灵,喜降甘露啦!”首日巡游完毕后,金门竟降下了一场久违的秋雨,对于农作物特别是正在返青的高粱来说是久遇干旱喜降甘露,让金门同胞惊诧不已,因为金门经几个月遭遇干旱天气,地里的庄稼喊“渴”,这场秋雨及时缓解当地旱情,金门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认为是保生大帝显灵了。
菊岛巡游
开启厦澎一日生活圈
慈济宫中一对联揭示:“慈怀盛德,万民共仰”。
2008年7月,海沧又成功组织了保生大帝神像赴澎湖巡游活动。
“与2007年的金门行相比,这次的澎湖之行顺利很多。”这一次林世粦依然担任交流团团长之职,“澎湖行程相对比较集中,体验民间生活和交流保生文化活动的时间比在金门多。”
行前,交流团向澎湖方面提交了申请航班直飞的方案。有意思的是,澎湖方面经过掷茭、抽签等环节后,通过了交流团直飞澎湖的方案。
“审批时,我们才发现澎湖的航线还没有被民航局列入直航的名单内,我们通过澎湖的民意代表林炳坤到北京协调,民航局同意增加当天从厦门直飞澎湖的航班。”
就这样,此次交流活动成为大陆通过空中直航前往台湾地区进行民间信仰和文化交流的首例,厦澎航线成为首批两岸周末包机航线,由此开启了厦门澎湖一日生活圈。自此,台湾社会要求与海沧青礁慈济宫交流保生文化的力量,如万马奔腾,沛然而莫之能御。
总有一些事情我们无法忘记,总有一些柔软在心中触动,总有一些人我们长久牵挂。在交流团来澎湖的三天两夜里,来自台湾澎湖同乡总会的理事长庄吉雄老先生一直为我服务,没日没夜亲自安排所有活动。林世粦笑着说,此次澎湖行,除了让他感受到保生慈济文化对于促进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接触和了解外,还亲身体会到两岸同祭保生,热情相生。
最夯台湾行
创下四个“最”
让林世粦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2010年4月25至5月6日的保生大帝金身赴台巡礼活动。在他看来,此次保生大帝金身巡游台湾,至少创造了四个“最”:巡礼时间最长、路程最远、巡礼宫庙最多、参与人群最广。
“保生大帝从宋朝开始已近900年,奉保生大帝神像巡游台湾,这是近千年来第一次。组团也是空前的,此次保生大帝巡游台湾,交流团及相关人数近600人,是闽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民俗交流活动。这也是在台湾巡游县市区域最多的一次,从北到南,走过台湾18个县市。”
林世粦在台湾看到,保生文化节作为两岸最夯的文化艺术节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再只是传统的酬神祭典,而是一场汇集了宗教活动与艺术展演的飨宴。他深刻地意识到两岸在保生文化传承方面的差异,“台湾民间文化传承比大陆传承来得更加细致、更加全面,深刻挖掘了保生文化内涵,祭典的方式非常传统,民间色彩浓厚。”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为了增强两岸同胞对保生慈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交流团准备离开台湾的当天中午,主办方安排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大合唱。
随着激荡的旋律、共同的心声激扬,现场竟然出现一笔颇为传奇的色彩。突然,天空出现日晕奇观,耀眼的太阳周围出现一圈灿烂的光环,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大家叫声连连,也将本次巡游活动推上高潮。
慈济济两岸
保生佑万民
当林世粦沿着时间的轴线回视保生慈济文化节一路走来的精彩历程,不禁心潮澎湃。他兴致勃勃地说,经过这几届保生慈济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以及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青礁慈济祖宫目前已成为海沧旅游及休闲的新亮点,每天人头攒动,最多一天能达到近两万人。
据林世粦介绍,随着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的举办,海沧2006年启动景区修建以来,已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修建了文庙、武庙、颂典广场、保生大帝塑像、全省最长的中医长廊、全省首创的中草药公园,保生堂、圣德堂等朝拜圣地。目的是将青礁慈济宫打造成对台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海沧旅游胜地,冲刺国家4A级景区。

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热闹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