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写同人文
最近网上盛传,中山大学中文系有一项传统,每个学生在大一都要写出100篇作文,每篇800字以上。这事照例遭到了网友的炮轰,原因无非是,作家不是逼出来的。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如果同学们觉得作文难写,不如写同人吧。
文/兰精灵
“同人”来自日语,意为“相关”,同人盛行于全球,两岸亦不落人后,在中国,同人的世界很丰富,影视、动漫、小说、游戏、音乐、真人,一切皆可同人。那么,啥叫同人文(主要指同人小说)?
首先看看何谓“同人志”。同人志特指非商业的动漫,可改编,也可原创。而同人文,就是非作者的改编,即借用别人创作的角色来写自己的故事。因为大多未得到原作者的授权,所以绝大多数都是非商业的,常常借助网络来完成和传播。
同人文有啥代表作?同人文古已有之,《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各种续、补都是,《西游记》本身是民间传说的同人文,《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同人文。现代同人文名作很少,诸如《悟空传》之类其实仍走改编古典的路子,金庸武侠同人《此间的少年》影响大,但也脱离了同人的本质,因为出版了。至于因为差劲而知名的,如金童、古龙巨等人的各种山寨版武侠,就更不能作为同人文的代表了。
其实,非商业、不出版还要影响大,其可得乎?同人文更多的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的习作,毕竟,想要原创,必先模仿。当下,穿越文已堂而皇之成为书店的分类门类,同人文却弱到没有代表作,但其实同人才是最牛的门类,因为,除了各种类型作品的第一部原创作品,文艺乃同人之天下!同人无处不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所谓同人,就是自己刻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

网上的同人小说《到开封府混个公务员》改个名字出版了,顾名思义,这是猫鼠同人。
写同人的往往是女孩
什么人在写同人文?2006年,我型我秀火的时候,天涯社区出现了一个帖子,叫做“我型我秀之搞笑版戏说清宫”,跟帖者众,不啻是粉丝的一场狂欢。作者“阿舞”的文字和故事很不错,她把我型我秀的选手和评委等相关人员安插到了清宫(当然这个清宫其实是架空的)中,故事跟选秀故事有所联系,人物性格又按照本人来写,所以颇受欢迎。这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真人同人,不过它比较小众,因为其中有各种暗示是局外人不能懂的。一边大众,一边小众,或许正是同人文的宿命。
写同人、看同人的也有一个“外人莫近”的小圈子,叫做同人女(也有同人男,但很少),但是并非只有同人女才写和看同人文。“知好色则慕少艾”并非男人的专利,在爱的领域,女人往往更崇尚行动,爱慕而不可得,就自己写一个,所以言情小说那么多,大都是女人的杰作,同人文自然也以言情为大宗。
说到同人,不能不提曹雪芹创作出来的“意淫”二字,同人之所以非商业、无巨著,与作者实力不雄厚有关系,但也跟其创作目的息息相关。同人文可包罗万象,却也特指以意淫为目的的作品。网络小说的所谓意淫(YY),指的是作者和读者通过写作一起追求快乐,而其他的,无非都是手段。
有原作的压力在,同人似乎是命题作文,应按原作性格写人物,但事实上,“离谱”的同人文多得是,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趣味毫无压力地修改角色的性向和CP(配对),性格改一改算什么毛毛雨?同人是用来娱乐大众的,但归根结底是用来娱乐自己的——如果连创造那些角色的原作者都不必顾忌,自然更不必对任何人和事负责。所以,相对于其他形式而言,写同人最自由。
同人的世界是同人女、女粉丝、宅女、腐女撑起来的,网上流传一张汉武五美图,大致描述出了同人女眼中的世界:帅哥是王道,其他都是浮云。同人文的作者和读者大都是同人女,甚至往往特指“既宅又腐”的那一批,所以同人朝小众的方向疾奔,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同人文就是腐文。其实,很多人也以为御宅族就是“家里蹲”,但其实“宅”不是足不出户,而是因沉溺而达到专精,《旋风管家》中既会画漫画又会投资的三千院凪就是“宅女”,发明会发微博饮水机的浙大男博士则属于“技术宅”。同人遭受的是同样的误解,如果不先戴上有色眼镜再看,其实同人的世界很宽广。
同人往往强化极端性格
那么,什么样的人物容易被写同人文?无原作则无同人,原作中具有极端性格或疑似极端性格的人物,最容易被写同人,极端性格且会得到强化。
猫鼠同人差不多是中国最火的影视同人,在塑造出展昭和五鼠的传统评书《三侠五义》中,读者很难看出展昭有多冷、白玉堂有多傲;何家劲、焦恩俊和孙兴的剧作是猫鼠文的滥觞(所以猫鼠同人是影视同人),在他们身上,多少能看出展昭的冷和白玉堂的傲,但展昭还会笑,白玉堂还讲理;而在同人文中,展昭必须是超级敬业的面瘫帅哥(即毫无面部表情),白玉堂则是三句话不到就会开打的火爆“美人儿”——他们都被神化、魔化了。
但这有个悖论:同人文的人物远离生活,故事却越来越现代化、真实化,换言之,同人文集合了众人之力,让原本离谱的原作接近真实。传统评书是借了北宋背景说清代事,然而传统艺人史识有限,故事往往背离史实,单是一个“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就让无数学者跌破眼镜,因为在任何时代都查不到这个官称,而在北宋,大概只有六品的“带御器械”勉强可以解释这一穿越官称的职能。繁琐的北宋官制显然不在传统艺人的理解范围内,而通过现代同人作者的加工,原作中的漏洞一一被补起,尤其是平面的、戏曲化的宋仁宗赵祯变得丰富和趋向真实,北宋背景得以强化,北宋的社会生活不再清朝化,这是同人文难能可贵之处。

这张汉武五美图(刘彻、卫青、霍去病、韩嫣、李延年)大致描述了同人世界的样貌:人物品德如何不重要,帅就行了。
男二最容易招惹同人
台湾偶像剧“终极”系列的同人文多到让人难以想象,差不多每个年轻男女角色都曾被拿来当同人主角,但同人主角多集中于两个人物:脩和灸舞(包括灸舞的分身丁小雨),这对难兄难弟、上司下属在各路同人文中发生了无数不同的故事,但性格惊人一致,脩永远过于冷峻,灸舞永远过于热情(丁小雨是冷的)。其实在原剧中,他们的性格并不极端,脩不是见人就使“眼刀”,灸舞的贪吃和爱说冷笑话也在人类可忍受的范围内,且其扮演者脩和炎亚纶在剧中也不是挑大梁的,为何人们偏偏爱写他们的同人?
这恰好验证了另一个定律:男一是用来推动情节的,男二是用来爱的。很多演员曾受益于“男二定律”,包括钟汉良的顾惜朝、聂远的七夜、沈晓海的宁王、张智尧的花满楼、苗侨伟的杨康……不过,男二不一定是二号主角,而是特指有个性的帅哥,可能是反派一号,也可能是男一的朋友,可以是次要的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所以,同人文的主角往往是原作的男二,而一旦这个人被写了同人文,想不性格极端也不可得。男二在原作中常是“扁平人物”(性格人物),且充满神秘感和遗憾(因为女一永远是男一的,且男二台词少,镜头少,让人看得不过瘾),所以容易激发起受众的母性,决心化被动为主动,亲自给他们写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过,不是每个男二都能得到这样的青睐,原作人物或演员本身的天然魅力和后天功力在其间仍起了重要作用。

天天一张冷脸的酷MAN,最是容易招惹同人。图为丁小雨。
同人其实很像偶像剧
有人想给自己喜欢的男角色安排一个理想的女对象,并非同人出现的最大理由,同人文存在的终极理由是“帅哥”本身(当然也可以是美女,因为还有同人男)。同人女的使命是通过各种专业手段(写文、画漫画、做视频等)来意淫帅哥,所以世人常把同人女、女粉丝、宅女、腐女混为一谈,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特征:耽于美色,或曰,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现在耽美已成为动漫或小说的一大门类,主要指的是男男恋,其中也有很多作品兼为同人。但是同人文中出现一堆帅哥或让帅哥爱上帅哥,不一定表示作者认同同性恋,而往往只代表作者花心且不善于写女性角色,加上原作中仅有的女性角色都名花有主了,所以,与其创作一个蹩脚的新女主角(这种虚构的新角色很容易被写成玛丽苏,即一个过于美好强大的角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不如都写男人算了。
同人文难出佳作,也是因为同人作者志不在还原生活,而在于创造能让自己圆梦的CP。这样的创作模式很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台湾偶像剧。台湾偶像剧多改编自漫画,不遵循生旦净末丑俱备的传统模式,基本就是帅哥砸出来的,角色同质化严重,女性角色很少。从动漫到偶像剧,再到影视同人,再到演员本人的真人同人,这种创作的顺序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什么样的真人容易被写同人?因为飞轮海“单飞不解散”,炎亚纶在微博说,“祝福哥哥们”,乍看之下不过是少年感怀,再看就会觉得有种深深的伤悲,人生如戏,所谓偶像天团不正是容易被戏剧化的真人?天团是同人“重灾区”,原因很简单,因为男的多、素材多。那些被称为“花美男”的阴柔型小生,如郑元畅、唐禹哲,被写同人的几率也比其他同行高。而那些替他们的作品写同人的人,恐怕也分不清自己写的是戏中人,还是真实的人吧。
帅哥或疑似帅哥(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是不是帅哥并不重要,有人觉得帅就可以了)多的原作,不管其人物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不管原作是什么题材和体裁,都容易招惹同人,动漫如《圣斗士》(最早的同人),科幻如《哈利波特》(可能是同人作品最多的,至少数以十万计),军事如《士兵突击》,历史如“卫霍”,武侠如“戚顾”……笔者见过《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和和珅这一对的同人,接受无能吧?但其实,国立大叔四十几岁和王刚大叔二十几岁时都帅过,被写同人,有啥稀奇?
当然,并非每本广受欢迎的小说、每部热播的影视剧、每个招人希罕的明星都会被写同人文,这跟“气场”有关。前几年山寨《流星花园》还没选好角色的时候,葛优、陈道明、张国立、陈宝国等四枚大叔被PS成中年F4,赢得网友一片喝彩声,行话叫做毫无违和感。是的,只要无违和感,写谁、如何写、怎么配对都是可行的,如果说写同人也有规矩的话,这就是了。

台湾年轻人热衷的cosplay其实就是一种同人。
何妨趁年轻编织美梦
说了这么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大家注意一下网上铺天盖地的同人文,再注意一下作者们的真实身份,就会发现,所谓中国年轻人无恒心、无毅力、无想象力的说法,只是某些“大人”的偏见罢了。
写同人文的大都是十几岁的女孩子,虎头蛇尾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思有邪”的文字多,文采飞扬的佳作少,这似乎是同人不能为更多人接受的根源,但毋庸讳言,同人文中不乏清新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再说,一个人能坚持数年做同一件事,足令从不动笔的人汗颜——无论什么事,只要不太坏,只要坚持,必有好处。同人的创作门槛低,读者接受度高,写同人常是难得的经验,最起码,它能让人爱上汉字。它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那面魔镜,能让人沉溺于梦想,而忘了生活。忘了生活固然不好,但在十几二十岁的美好年纪,若不做梦,岂不可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