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1-3年级绘本阅读课《我喜欢自己》,也曾心有戚戚焉。

标签:
绘本阅读课小学设计课程 |
分类: 绘本阅读 |
好久没有更新了,从暑期带孩子从云南大理回来后,就一直说要更新,但是9-10月的日程几乎没有停歇,有时提起笔写字时,也会告诉自己,时时的更新不一定是长篇大论,说一说,阅读这些事,记一记美好的生活,回答朋友们的阅读中问题,坚持下去,何尝不是一种美好,鼓励自己从今天坚持起来。
接下来就是每一节课的课程用书和课程设计了,万事开头难,而我没有难在总的框架上,却难在了第一个课的选书上,这让我压力特别大,而且距离要开课的前一周我依然还在几本书中纠结着,不知道应该选哪一本书更合适。
而今天在我记录这些文字时,虽然还没有上第一节课,但是却无比肯定的定的选好了绘本《我喜欢自己》,这句话,也是对自己说:无论我怎样,我值得我自己喜欢;无论我怎样,我值得我为我而骄傲。“我喜欢自己。”而这也是我第一节课中想要传达给学生们的。
可是最初为什么会纠结选书呢?和小朋友们讲故事,说不上是信手拈来,但也却是轻松至极,尤其是2010到2012年,一场接一场给孩子们开展的故事会让我收获颇丰,在这些故事会中,有二三岁的小朋友们,也有六七岁的大点的孩子们,在这期间,我也开始给家长们做阅读分享讲座,当然,在后来的日子里,给家长分享阅读,继而开始为老师们分享阅读这件事情成为了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也许我不曾有太多的演讲技巧,但是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却是满满的幸福,我喜欢站在台上的那一刻,不是因为我是全场的中心,而是因为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分享,哪怕是一句话对于听者有触动,那于我而言也是莫大的幸福,更何况,我最幸福的莫过于我和听者之间能量的转换,我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力量,当然我也能在每一次分享中,检视自己的不足。
但是为小学生讲阅读课,这却是第一次,我的所有经验来源于我给儿子和他们伙伴们的阅读经验,三年级的他,依然愿意让我给他阅读绘本或者是幼儿文学,抑或者,我们各读各的书,然后一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看着这个灵动的孩子对阅读的着迷,让我欣喜。
我自然也会在设计完课程时,和儿子一起上课喽。尽管他很喜欢,尽管我内心的声音不断的告自己,听从自己的声音,因为这是我想设计课程中,第一本在我脑海中出现的书,可是因为这次学生们的年龄跨了三个年龄段,而且据校方介绍,阅读水平一般,但是又无法了解到具体孩子的阅读水平,所以,我无比纠结于这本书的文本。
但是我喜欢这本书《我喜欢自己》,我喜欢这个“真心喜欢自己”的快乐小猪妹,她算不上特别漂亮,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异禀赋,就像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小朋友,但是她很懂得照顾自己,既使没有朋友在身边,也会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如果犯了错或是遇到了挫折,她会给自己再一次的机会尝试。
她会鼓励自己,她会想办法,她积极,乐观,阳光。而这些正是我想要传达的。最后,我听从自己内心坚定的声音,不要在乎文本是否简单,绘本适合0-99岁人都适合阅读的,同时,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我相信我设计出来的课程的味道,带有我独特的所要传递的内容。
我之所以会这么坚定的选择《我喜欢自己》是因为我想在阅读社团中告诉孩子们,做一个自信的孩子,能够做自己是一件重要且幸福快乐的事情,在《我喜欢自己》的阅读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自我概念听起来比较抽像,和孩子讲,相信一句两句也无法解决这个概念,所以,我用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慢慢了解自然。
其实是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同样一个问题,有人看到是消极,而有的人却总能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即乐观、自信、坚韧、进取的人生态度,而这也是我这节课最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节课中,我会告诉学生们我们在阅读社团中,会做什么,学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在介绍“我是谁”的过程中增加认识和联结,在未来两个月内,我要和这些孩子深度的连接起来,在熟悉和连接中,深度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性。而且我计划第二节课,我会讲一个有关集体的故事,然后带着他们给社团命名,设计社团的标志。
在阅读中,我会带着学生们先泛读一遍,从头读到尾,原文朗读。泛读后,我会带着思考和问题与孩子们精读这本书,在阅读问题和讨论中,发现这些闪光的孩子们。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在讨论中,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也让学生们在问题中学会探索和思考,最后我还会带着他们画自画像,所谓的带领,不是手把手教,只是启发孩子们画出自己,画出喜欢的自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可以画完之后,可以写自己的故事《我喜欢自己》。
就这样了,曾有的戚戚焉早已烟消云散了,相信自己,我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