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湄由感而发《蔓蔓,真好》

标签:
陶小艾陶小艾亲子阅读qq群分享育儿 |
分类: 绘本阅读 |
感谢爱贝乐,感谢小艾老师,让我们有机会在一起认识可爱的蔓蔓,有机会在这个本来如平常一样忙碌嘈杂的日子停下脚步,聆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声音。感谢蔓蔓这个形象的创作者严淑女女士,她用温婉细腻、美好柔和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蔓蔓这个美好的形象,其实她创作的其他形象比如《小建,真酷》里那只穿着刺衣与众不同的小刺猬;《阿尼,加油》里长得好小好小、声音好小好小的小老鼠,都以不一样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孩子的世界。
在我们聆听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有着一样感动,感动于蔓蔓的悠然自得,感动于蔓蔓的热爱生活、热爱一切自然与美好,而我们呢?有多久没有品尝水的甘甜?花的芬芳?有多久没有和爱人一起静静的谈谈心?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谁注意到了路边柔绿的枝芽?广场上冰融的湖水?作为家长,是否注意到幼小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会了拍球跳绳?青春期的孩子什么时候起变得不爱和我们交流?我想,这些都是《蔓蔓,真好》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对《蔓蔓,真好》的解读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慢教育”“慢成长”和“慢生活”。我会在陶小艾亲子阅读群(群号:280434473)慢慢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一、慢教育——对孩子慢而有序的教育
首先是对孩子的“慢教育”。各位爸爸妈妈,如果现在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您对孩子的教育,会是什么?是严格?民主?还是公平?有没有人会说是等待?会是尊重?如果您对自己的教育下的定义是尊重或者等待,那么我要替十年或者二十年后的孩子对您说声谢谢,因为您的孩子或者孩子们真的是幸福的,因为在他人生最初始、最需要等待需要宽容的阶段,遇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您。
我们园有本书叫《教育是慢的艺术》,书的前言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是这样说的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这个慢教育的“慢”不是速度上的慢,更不是毫无要求的拖延和敷衍,而是慢而有序,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明白孩子的教育需要,然后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找到问题的本质。我想,这样的慢更具有价值,更是孩子需要的。
这个时代,似乎成了一列列穿梭不息的地铁,人人必须争分夺秒的追赶,否则你便掉队,赶不上来,让周围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无尽的压力。连我们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们的父母、教师或推或拉的加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我记得旅游卫视的宣传片是这样说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所在乎的,不仅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那么的孩子的人生更是一场充满惊喜、充满自由快乐的旅行,而不是充满着辅导班、拼音和算数的学习竞赛。很多人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解读为比别人早点学认字、学算术、弹琴跳舞,所以小学化学前班很有市场,孩子们学到的小学知识可能会支撑一年两年,大人孩子觉得轻松,可是在这一两年间,孩子因此养成的不会听课、不会复习预习的习惯会影响今后很多年的学习;而在幼儿园丰富的区角活动、丰富的亲子活动、很多的实践参观,在这些过程里孩子们得得到的分享、倾听、创造能力、交往技巧、规则意识、社会经验才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孩子的成长是万米长跑而不是50米竞速,不要让你的孩子刚刚离开起跑线就已经疲惫不堪了。
在慢教育的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台北作家张文亮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是啊,慢下来,静下来,得到收获的和成长的还有我们,孩子的家长和老师。而且我们收获的,并不比孩子少。这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关键词:慢成长
二、慢成长——和孩子一起慢而有法的成长
在我们幼儿园的正门处有两句话“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我想每个家长初为父母的时候,都会沉浸在喜悦中,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慢慢长大,我们会比较自家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谁长得快、谁长牙早、谁说话早等等,似乎成长也变成了一种竞赛。
孩子的慢当然需要宽容、需要等待,可是仅仅有宽容和等待是不够的。我们仔细想一下,宽容与等待这两个词本来就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心态,我们要做的是平等的姿态、是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耐心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这就是慢的智慧和方法。没有哪个父母能够永远引领孩子成长,不如让自己一开始就跟他站在统一起点上,一起感受,一起成长。就像蔓蔓真好里面的小狗毛毛、小猫咪咪、小猴吉吉、小猪甜甜他们一起和蔓蔓慢下来,品尝水的甘甜、米饭的清香。
周二早上,因为下了一夜的雨,幼儿园的春天似乎特别的不同,特别清新、特别明丽,早饭后我和小二班李老师带着孩子们出来一起寻找幼儿园雨后的春天,我们让孩子自己观察、寻找发现、交流分享,孩子们发现了杨树上掉下的毛毛虫、发现了油菜花上的水滴,发现了树丫上的嫩芽绿的好看,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用语言描述她们看到的一切,他们说“花上有雨的甜味儿”“树上的毛毛虫像小雨伞,我要送给我妈妈,下雨他就不会淋湿了”“春天在花上,夏天在树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春天有花开,夏天有知了在树上,我又问他,秋天呢?冬天呢?小班的孩子对秋天没有太多的认识,但是他说冬天是妈妈,因为冬天妈妈最暖和。说实话,我现在说起来,仍然很感动甚至是有点激动,因为这些只是小班的孩子,但是她们能用眼睛、用手、用一切感官、语言去描述一个我们看来很平凡但在他们眼中却如此美好的世界。这种慢慢的观察、慢慢的感受、慢慢的表达所带给孩子们的喜悦和代给我们的感动,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和追求的吗?可是我们又给了孩子们多少这样的机会和时间呢?
说到了这里,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感受是:慢生活。
三、慢生活——和孩子一起慢而优美的生活
台湾作家龙应台给她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挑了一个这样的封面: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记得去年春天之前,我总是急匆匆的走在上班的路上,直到有一天我在幼儿园宝宝网页上看到一位家长的随笔:她说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她都会惯性的看看那几株不知道名字的花。我当时一下子没想起来哪里有这样几株花,第二天我有意识的看了看,才发现这几株花就在每天必经的路边,一下子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错过了幼儿园四季变换的景色,错过了那些迎春灿烂的花朵。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试着放慢上班的脚步,早出门5分钟,和同事打个招呼,和遇到的孩子问好,开始一天的好心情。
和大家分享了“慢教育”“慢成长”“慢生活”这三个感受,相信大家会了解这个“慢”不是毫无头绪的懈怠,也不是毫无目的的散漫、更不是任其发展的怠慢,而是有条不紊、是从容不迫、是张弛有度。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慢的起、才能静下来,才能稳得住,才能去享受生活,感悟生命。
近几年,绘本慢慢兴起,其实绘本被出版界专业人士称作“视觉慢风景”,恰好符合我们今天的主题,在这里我想借着这个主题再跟大家推荐一本关于“慢”的书——《慢风景》,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在一粒VC泡腾片的作用下迎来了生活节奏的全面减速,体会到许多就在自己身边而却一直被忽略的美好。就让我们在这道慢风景里,沉下心、慢下来,享受教育、享受成长、享受生活!最后,想与大家分享龙应台女士的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同期推荐:
绘本《小步走路》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目送》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
张文亮《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陶小艾QQ:47743883
陶小艾微信:taoxiaoai1982
陶小艾微信平台:taoxiaoai-huiben
陶小艾微博:陶小艾-爱贝乐
陶小艾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aoxiaoai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