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不起,推荐绘本无法给您“对症下药”

(2014-01-08 12:13:14)
标签:

陶小艾

陶小艾亲子阅读

绘本推荐

对症下药

育儿

分类: 绘本阅读

 ——陶小艾

对不起,推荐绘本无法给您“对症下药”

亲爱滴朋友们,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谢谢你们在买书,选书时,会毫不犹豫的QQ我或者一个电话打过来问我。应该具体买哪些书或者买哪本书才能对症孩子目前的问题,我真心的感谢,但是我却没有办法给你这样的书单。

 

为什么呢?也许我在QQ上或者电话里跟你聊了好半天,你们不仅不会明白还会想:小艾,你给我个书单怎么了?跟我说这么多?。有时电话还好说,朋友比较委婉跟我说,明白了明白了,不过,你再给我推荐下吧,哪怕给我一个范围?

 

其实我说的都是心里话,问的多了,说的也多了,现在就越来越不想说了,可是到了年底了,又一大群朋友们问,怎么办?今天特别特别虔诚的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先来看看大家问的问题:

“小艾,我感觉我们家的孩子特别磨蹭,你给我推荐几本书吧?”

“小艾,我们家的孩子爱打小朋友,有没有书可以让他以后不要打人了?”

“小艾,我们家孩子正在换牙,难受,你给我找几本书,让孩子听了不再难受?”

“小艾,我要给朋友送书了,男孩子,你给推荐一些书吧?让孩子喜欢我送的书。”

“小艾,我们家孩子,一到晚上不睡觉,你帮我找几本,可以让他快速睡觉?”

“小艾,我家孩子五岁了,和你儿子同龄,看你家孩子读的那么好,你也给我推荐几本吧?”

......

类似这样的问题太多太多。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要随随便随就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

 

我一直坚信的一点是孩子生下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除了先天的生理缺陷外。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为什么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看似是问题的问题呢?当你说自己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是不是心里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成人的问题。

 

如果你想不到这些,那就倒退到自己童年。如果你的家人说你磨蹭时,你会是什么的想法?你会因此而变得积极吗?还是会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严重者还会以叛逆而著称。所以,在你们问我问题时,我真心希望你们这样的状态还没有影响到孩子。所以,先收起那份慌恐紧张的心,不要马上试图去改变孩子,而去找寻一下内因和外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看起来有些这样。

 

我在养育自己的孩子的时侯,在父母这一岗位上,我是一张白纸。我不断的去学习,去看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但其实给我深远意义还有一件事情是除看书学习之外的,那就是不断的回望我曾经的童年之路,我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再重新成长一次。我在童年的成长中,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家长赋予我的标签,我整个童年以至于后来的生活,特别的乐观,开心,有责任,有担当。但是我记得童年有这一件我偶然听到的话,对我整个学生生涯及后来的人生都影响特别的深。我记得那会上小学时,我的成绩永远都是前三名,但是我几乎好像没有得过第一,或者说得过也少得很。学校每年都会选择班级里的前三名去参加乡里或者市里的比赛。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都会参加几次,但是你们知道吗?每次我都会给学校带回荣誉回来,而且每次都是派出去的这么多学生当中,成绩最好的。有一次我的数学老师就说了,他跟所有老师说:“XX学生,应该不是最聪明的,可是她每次出去回来成绩最好的是为什么?她是最懂的发挥的,临场能力真好。”大意是这样的,我已经记不太确切的原话了。

我这人天生特别爱听积极的话,我当时也没太在意她说我不聪明,但是也往心里去了。但是让我一生都受影响的,就是她说我临场能力好,说我在事情面临时不会紧张。这句偶然听到的话,对我一生都深有影响。所以,在后来不管是求学生涯还是在工作中,我都无比的坦然,而且总能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记得在大学时,数次最佳辨手都是我,其实想来,真的没有什么,也就是不怕吧。

 

在我整个人生,对我起到影响的还有那么几句话,但是这些全都是正面的力量。后来好多人说我有正能量,我想这些应该就源于我的本心吧。

 

所以,在对待我的孩子时,我很少给他一个标签,尤其是不好的,坏的标签,如果给他,我也会给他一个美好的,富有能量的标签。上次在心理课堂上,老师还说起这是积极心理学的范畴,我现在正在就读中科院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生,我也需要慢慢学,和大家分享,但是不懂的我就不说了。

 

第二、绘本真不是“万能之药”

    大家喜欢这么美好的绘本,我也很开心,因为我也超级超级喜欢。但是绘本可不是药品,说你感冒了,吃点药就好。甚至有时候孩子的感冒我们也不一定会部都是吃药。绘本,带给孩子的是阅读的快乐,是亲情的紧密联结,当我们大声为孩子朗读时,这都是在传递爱的声音。这是爱的力量。也许我们可以从绘本的阅读中无形中影响到孩子,但是前提时,那样的影响,你不能刻意而为之。比如,我在读绘本《第五个》时,我觉得对缓解孩子的就医恐惧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图画里几个紧张忐忑小动物和排在第五个的木偶,就如孩子一般。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这样的情形和医院看病的情形一样。好多时候就诊,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进入。但是有一次儿子做散瞳时,就只能他自己进去,在排队等侯时,我就和儿子一直在说《第五个》这本绘本,那次看病的经历,儿子做得很好。但是,你不能说,同样的书拿过去,你就一定可以用得很好。比如孩子就不喜欢画面的几个小动物,也许换成另外其它他就喜欢了。或者说孩子的害怕到了极点,你给他读了半天,他依旧不依不饶的不想看病。我见过一个家庭为了给孩子看眼睛,带孩子来了四五次都没成功看成的。还有家长是不是在合适的情况下引入这本书,家长的引导也至于重要。所以,绘本,有没有用,当然有。只是,他当真只是一个阅读的媒介,而搭起这个媒介与孩子之间桥梁的是家长,所以,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就着这样一个话题,我说下我喜欢的一本绘本《古纳什小兔》,故事的这样的:翠西带着她心爱的古纳什小兔和爸爸一起出门去附近的自助洗衣店。这本是一次令翠西兴奋不已的经历,可是,当她发现心爱的古纳什小兔不见了的时候,故事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变化……她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她爸爸明白她的想法,可是因为她还不会说话,无论怎样耍赖,怎样的号淘大哭,都没能让爸爸明白,最后,没有办法的爸爸夹着如一团泥的翠西回到了家,直到开门的那一瞬间,她妈妈的一句,古纳什小兔呢才让爸爸明白原来他是多么的不了解孩子。他可以说是飞奔出去的,沿着原来的路一路狂奔,到了洗衣店,也是狠狠的找,直到找到了古纳什小兔,同时,古纳什小兔也是翠西学会说的第一句话。

 

最开始看完这本书时,我没有第一时间给我儿子看,我反倒是先给了我的老公看。我想换个角度让他明白,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我们大人是一样的,也是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的。我们要学会尊重这个生命。给孩子尊重也要给我们自己尊重。

所以,想要让绘本起到很好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成人的引导,和成人的不断体悟。

 

 

三、读书一定要分龄吗?

 

当然在开始孩子读书时,比如2岁之前,可以给予一定年龄的划分。但是到了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以后,我不建议一定必须的严格以年龄为划分去选择图书。建议家长阅读前一定要自己先读,自己读完之后再分享给孩子,如果遇到书太厚,可是又买了回家,那就要么搁置等待孩子长大,要么这个时侯你可以把书读薄,提取主要内容给孩子,但是图画不忽略,让孩子去看。如果你买回来的书太简单,那就把书读厚,可以给孩子讲的空间,让孩子在你面前讲,或者和孩子一起玩。总之,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也不是一件必须一板一眼端的事,因为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低幼的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书,如何让孩子有能力从书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而最开始的这扇门,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为他打开的。

 

四、主题式绘本可以参考

如果真的有些时候需要引导孩子,可以选择主题式的绘本,比如今天是腊八节,我们会有喝腊八粥吃腊八饭的习惯,那么可以孩子读读相关的书,喝喝儿时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还有关于一些安全主题类的绘本,还有主题为车的绘本,或者一些大师的绘本汇总等等,可以总结一些书单,供家长们参考, 我也不断的在总结。到时慢慢分享给大家。

  

五、如果是送朋友书的话怎么办?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去想送的书对方的孩子是不是一定喜欢。但是我建议可以和孩子的父母的有一些小小的对话:比如附上一小卡片,写上诸如这样话:亲爱的XX,我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了,在阅读中我和孩子体味了太多的快乐和幸福。在节日来临时,我给宝宝送上一套书,你们也开始这场亲子阅读之旅吧。就算孩子最开不喜欢也没有关系,慢慢坚持,等待孩子去发现阅读的快乐,我们一起加油哟。

 

其实当真是,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 除了有一些极特殊的孩子天生对书敏感超喜欢外,很大一部分,还需要家长坚持为孩子阅读,做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喜欢读书,只有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才能传递给孩子哟。再有,家里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到少让孩子想看书时,有书看,有良好的环境去阅读。

 
    写到最后,依旧还要感谢所有朋友们对我信任的支持!同时,祝所有的朋友腊八节快乐。回头给孩子唱唱这首儿时我们喜欢的童谣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