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美国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创作世界

(2013-12-20 13:53:59)
标签:

陶小艾

亲子阅读

男孩最爱

维吉尼亚李伯顿

育儿

分类: 绘本阅读

                       ——陶小艾
走进美国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创作世界

 想要了解更多绘本阅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陶小艾亲子阅读 (taoxiaoai1982)

刚刚在整理儿子读过的关于以车为主题的绘本,其中就不得不说《小房子》、《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等绘本,儿子很喜欢读,而且翻来覆去的让我给他讲,从很小的时侯,大概那会不到三岁,在我认为他应该根本就不懂这些书的年龄,但是每次都能认真的听,寻着这样的线索,再次对这些绘本的创作者——维吉尼亚·李·伯顿进行深入了解,挖掘其背后的创作背景,特整理资料与大家共享: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8月30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中心。她的母亲是个诗人、音乐家,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首任院长。伯顿从小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在她童年时,人们聚集在市中心唱英格兰民歌、围着五月柱跳舞,父亲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故事书。8岁时,伯顿全家搬到加利福利亚的一个小镇,那里住着很多艺术家,镇里有三座剧场,经常有各种表演、彩排。

虽然她得到与纽约的芭蕾舞团签约的机会,但因为要照顾腿部意外骨折的父亲,伯顿放弃了心爱的舞蹈事业留在他身边。她在波士顿的一家报社找到一份给探访各界艺术家的小栏目画插画的工作,领导她的是当时一位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在随后的两年半中,她画了大量当时杰出的舞蹈家和演员的速写,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伯顿从孩子的玩具世界获得灵感,作品中丰富的幻想也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她曾说:“为儿童写书或者作插画,最好和他们一起工作……孩子们住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才是最严厉的评论家。”

在凯迪克奖的获奖感言中,她深有感触地说道:“在我与孩子们合作创造的过程中,学到了几样东西。首先,绝不能‘写低’了孩子们……此外,他们的思维清晰而敏锐,每一个细节,不管它多小,都必须具有本身的趣味和意义,同时还必须符合书的总体设计。”

除了儿童绘本的创作以外,伯顿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设计者。对许多人来说,伯顿在童书创作方面所获得的艺术成就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往往黯淡了她在另一领域的光芒。事实上,在弗利谷,她还执教一个艺术设计班,那里涌现出一批 “弗利谷设计者”,不久之后,这一团体的设计家们就以他们富于创新性和高质量的设计作品,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人们的注意和称道。有人认为他们的设计代表了当时纺织设计界的一种新取向。我们也可以从伯顿许多部作品的绘图中看出鲜明的艺术设计的痕迹。

伯顿的作品中总是有着英雄式的角色和幸福圆满的结局,同时还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怀旧之情。曾在旧金山读艺术学校的经历让伯顿对缆车非常熟悉,虽然之后她长期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一系列优秀的绘本作品也是在那里创作完成的,但她仍保留着对于旧金山深深的眷恋,并一直关注着旧金山为缆车的保护所作的努力

她对每一部作品都要花费数年去精心制作,其中创作《生命的故事》耗费了伯顿整整八年的时间。八年间,她不断前往纽约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获取地理学、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她以极大的耐性吸收和消化各种资料,并在插图上精益求精,在每一个细节上耗尽力气,一门心思地朝着自己认为完美的目标前进。

伯顿说,学习设计没有捷径,这是一次缓慢而艰难的攀爬,并且你永远都不会到达峰顶;你学的越多越会发现有更多需要去学。

伯顿的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包括:《逃跑的小火车头》(1937)、《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1939)、《小房子》(1942)、《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1943)和《生命的故事》(1962),其中《小房子》更是为她捧得了1943年的凯迪克金奖。她对每一部作品都要花费数年去精心制作,虽然文图全部由她创作的作品只有七本,但她却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绘本作家”。

 

大家可以从这里了解陶小艾哟:

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oxiaoai1982

微博:http://weibo.com/taoxiaoai1982 @陶小艾-爱贝乐
微信:taoxiaoai1982
QQ47743883

微信公众平台:陶小艾亲子阅读(taoxiaoai-huiben

 

 

走进美国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创作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