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星期三书店》作者专访

标签:
转载 |
分类: 绘本阅读 |
每个星期三,小女孩都会在书店里看见一位老先生。
小女孩喜欢看令她大笑的漫画书,
而老先生则沉浸在一本让他眼眶湿润、关于马恩河战役的厚书里。
他每个星期三都会来看这本书,希望它不要被卖掉。
就在圣诞节的前几天,老先生又来到书店里,但是他怎么也找不到那本书。
他显得怅然若失,就在转身准备离去时,
书店小姐拿出了一个系着丝带的包裹给老先生……
这是法国画家奥利维耶·塔莱克(Olivier
奥利维耶擅长运用不透明水彩挥洒鲜艳明亮的色彩,加上炭笔勾勒、明快的笔法以及具有表现性的线条,构筑生动的画面。绘本代表作品包括《走进生命花园》、《有你,真好!》和《一首救了鱼的诗》等。
图为 新京报 刊发的画家专访
塔莱克:我还是个小孩时并不知道插画家这个职业,后来才知道的。我也没有受过专业插画的训练,但学过插图设计。一直都没想过插画会成为我现在的职业。刚开始我是为一家广告设计公司担任插图设计,工作时间不长,但我在这时遇到我的第一位经纪人,他立即提议我到他的团队担任插画工作。
我开始为新闻媒体画插图,并慢慢认识我从未接触的儿童文学领域。而这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我发现了一个能让创作者自由发挥各种主题,不可思议的丰富领域。
Q2:您是一名儿童绘本创作者,还是知名的新闻媒体漫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怎么平衡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创作身份?
塔莱克:对我而言,这两者是一样的:说故事。
平面媒体的插画(即是以一张图来说一个故事),或以一系列的图来为孩子们说一个故事,或以漫画形式来说一个故事,这些都是相同的。不过,这些领域都各自有个密码,遵循这些密码能让读者了解内容。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可以很自然地转换,即从我们了解创作方式的那一刻起:以绘图说故事。
我也喜欢运用不同的方式创作,因为有些主题无法以单一绘画方式呈现,须依阅读对象为儿童或成人而定。特别是新闻插图,我们可以用较简略的方式表现。我常常在做插图的研究,意思是说我不介意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媒材(在漫画或儿童绘本中)。且我相信,因电子书的诞生,我们还会找到说故事的新方式。我不认为应该要为此担心。
Q3:您的绘画风格十分强烈,就《走进生命花园》(II Faudra)和《星期三书店》(Mercredi a La Librairie)来看,您的创作是不是受了哪些画家的影响?例如梵高,或者日本浮世绘,看《走进生命花园》的时候,我有这种感觉。
塔莱克:我当然有上过艺术史课程,但真要说我受哪个画家的影响,我不知道。不过这本来就很难定义我们的工作是受谁启发或影响。这应该是将各种方式吸收消化,且我现在较常探索的是大众艺术或新艺术这方面。我喜欢悠游于寻找我觉得比知名画家更有趣的大众艺术风格。最近去巴西旅行期间,我在一份便宜报纸中发现一些名叫《Cordel的文学》的小报。这些小报上的插图是由一些从事木版画制作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这些插图真的非常的美。比起知名或闻名于世的画家,我较偏好从这方面去寻找我的灵感。
我也常研究纺织原料。纺织原料有令人相当惊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例如:非洲国家迦纳Asafo的旗帜)。
不过我会从我看到的东西先找到灵感。我喜欢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公交车、火车),在这些交通工具上面,总有许多事情可以让我们好好观察。
Q4:这两本作品是您为别人的故事插画,合作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呢?作为职业的绘本画家,您读到这两个故事时,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塔莱克:我在创作前或创作期间都没有与作者见面。我单纯地是读到两篇我很喜欢的文章,喜欢的原因则不尽相同。
蒂埃里· 勒南的故事(《走进生命花园》作者)画起来很有趣,因为有“「存在的事物”以及“剩下要做的事”两方面,因此要找到一个绘图方式来处理这两个相对性的主题,是很有趣的。
《星期三书店》有趣的地方在于小书店的氛围,我可以在光线等方面好好琢磨创作。
每一篇我选择的故事都像是一个对我提出的问题,而我必须要以绘图方式来回答。
因此我们又回到最初的同一个概念:以绘图说故事。
Q5:能从画面中看到您对色彩的运用十分花心思,这两本尤其如此,可以说,这是您一贯的风格,那么,就这两本绘本来说,您运用色彩语言,有何特别用意?
塔莱克:在绘画前我总会先琢磨颜色。此外我常是先开始上色,接着才勾勒图形。我常先从色块开始动工,然后才是线条。但是我所使用的色彩并没有任何象征意义。我使用红色是因为我手边正好有红色颜料,而这颜色正好适合上色,但这也可能是蓝色或黄色!
也有一些让我们能感觉较舒服的颜色。并没有特别的原因,有时只是因为颜料的差异而已。
Q6:在《走进生命花园》中,画面色彩艳丽,其间又穿插黑白线条,能和我们分享下您的安排吗?
塔莱克:如我前面提到的,在蒂埃里· 勒南的文章中,有一个二元性的元素,即孩子看着母亲的肚子这件事,以及他出生后可能喜欢做的事。因此必须找出一个处理文章中这两个面向的方式。
所以我选择了以色彩绘画的方式来处理存在的部分,以线条及铅笔来处理想象的部分。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我真正开始在我的作品里尽情运用线条。后来的《丽塔和小东西》(Rita et machin)系列作品中就只用线条创作。
Q7:在《星期三书店》中,画面色彩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同时,您在画面细节上也做了许多巧妙地安排,例如老先生常常做的沙发,看上去像法式面包;书店里面十分温馨,而店外的城市,则透露一股冰冷……这些是您作为画家,隐藏表达的故事吗?
塔莱克:我想,我就像一个读者,当我阅读文章时是很直觉的,脑袋里马上有了画面。唯一的不同,是我将这些画面呈现在纸张上。必须要在各种气氛上下功夫,并知道我们要为他的书营造哪一种气氛。而这本书中,我当然希望这是一个宁静安详的地方,有时有点昏暗,但是这昏暗又没有悲伤的感觉。而书店外有着不起眼的车辆经过,也许显得较冷硬。
Q:8:这两本书的主题都很发人深省,您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想过孩子们是否明白作者用意的问题吗?为什么?
塔莱克:当我创作时,我完全不会想到我的读者们,我也从不去想他们是否了解故事内容。我认为应该要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或许此时小孩子无法理解故事内容,但几年后他们再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或想到几幅绘图时,他们就会懂了。我喜欢可以一再阅读的书籍。
我认为不应该低估孩子们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
总之,必须要有一些东西是存在于文章中但在绘图中是找不到的,相反的,读者应在绘图中找到不存在于文章中的东西。文章和绘图应该丰富彼此,但又不会显得多余。
当我在阅读到文章中说“猫睡在床上”,我就开始想象这只猫,牠或许是大只的,或许是小只的,或许是蓝色的,我必须想象房间,那张床或许是在一个大房间中的小床,也或许是相反。这房间中还有哪些其他的东西呢?我可以创造许多文章中没有描述的细节。这就是绘图的力量,它可以立刻进到想象世界里。
塔莱克::我喜欢进入他人的世界里。很重要的是别成为一个多余的人,这在我想要写作及绘画这文章时,是很困难的一部分。当我阅读不是自己写的文章时,我发现我比较容易筛选画面,不去画出写出来的部分。文章中描写的一切不应该据实呈现在绘图中,有时则应该是相反的。
有一些文章能让画面立刻显现出来。一些能对我诉说更多的文章。但这因人而异。能让我有所启发的文章不见得能感动你们。这依每个人的世界而有所不同,也许是我们的生命体验,或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方式。
Q10:您在创作之余,平时会和孩子们一起互动交流吗?有没有趣味的经历和我们分享一下呢?孩子们会为您的创作带来灵感吗?请举例。
塔莱克:我有时会到书展或者课堂上和小孩子见面说话。但我更喜欢的是藉此机会观察他们。观察他们行动的方式,包括笑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观察他们的表情变化。多年来,我在创作的角色表情上下了许多功夫。绘图角色情绪转换的表情描绘让我相当自得其乐。他们的想象力令人相当惊艳,看他们的绘画就知道。
Q11:这么动人的两本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能就这两本书分别和中国的读者朋友说些什么吗?
塔莱克:我想告诉他们说我真的非常地开心这两本书能翻译成中文出版。知道其他国家的小孩或大人在阅读这些书,总是让我很惊喜而且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