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之想有一套房子到底有多难

标签:
蜗居房子拆迁心酸离去杂谈 |
分类: 情感滴嗒滴 |
《蜗居》之想有一套房子到底有多难
之前写了一篇博文谈关于蜗居中的感情的事,关于宋思明和海藻这段让人既恨又同情的感情。在这个片中,还有一个问题也让心生感概,那就是房子,要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难。
先不说片中,就说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吧,2005年大学毕业,我和大部分同学来到了北京,想像着有一天在这座城市里扎根立足,为着那份最初的梦想我们奋力的拼博着,我们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努力那么我们一定会和最终的目标快乐的拥抱在一起。但是事实上呢,一年后,我的几位同学便率先离开了北京;两年后,大部分同学都离开了。有的在家结婚生子后,留下老婆孩子自己就又漂回了北京,只是梦想早已没有,不再想着有一天可以把妻儿接过来,而是很现实的想多挣些给家里。这是毕业的第四年,留在北京的同学没有几个了,而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房子,虽然我和老公抓住时机买了房子,但我和剧中的海萍一样需要还贷,唯一不同的是她买了大房子而我选择的是小房子。
再看我周围的同事吧,好多也没有房子甚至有些来京已经十年有余。有一位同事虽然买了房子,但光是从计划到真正买到房子用了近三年时间。最开始时是手里没有多少钱所以想挣多点钱再买,可结果呢: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一如电视里所演的。虽然最后他们买了房子可是却是用尽了积蓄还贷款且需还三十年,还有快要结婚的同事因为房子而闹翻了。
在偌大一个城市,想要一个房子却是这般难。看《蜗居》里的海萍因为房子而下班后去当兼职的汉语老师,在那么清冷的深夜里,她独自坐车回家,路途中她还不忘学习英语,为什么?还不是怕失掉这份得之不易的挣钱的工作吗?若干个时候还要顶着和上司的压力赶往教学的路上,用她的话说,人家加班是表演给领导看,而她的加班却是要偷偷的,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保住现在的工作,怕完不成上面的工作而被炒鱿鱼。这一切的一切还不是就一个钱字吗?还有海萍的老公,为了多挣钱,接私活,差点锒铛入狱。在海萍的老公出事时,海萍想了很多,她说也许如果当初不选择留在这个城市也许就不会这么难了,我不知道是否真的这样,但现状却是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均一线飘红。
蜗居中还有一条钱就是李奶奶家,为了拆迁时多要套房子,李奶奶一家人每天就生生的在工地样的地方里蜗居中,她想与承建方抗衡,而那块地也确实有问题,确实是政府以低价出售了,这其中受委屈受伤害的只能是劳苦大众,所以,李奶奶不甘心,辛辛苦苦祖业就换回来那么一点地儿,因着这份不甘心也因着对儿子孙子的爱,她宁死也不肯搬,结果呢,好好的一条人命就这样没了,在她被拆迁方强制拆除下了房顶而砸死时,我的心里说不出的心酸,而在我写此文里,也看到一则消息是,上海某女土为了抗衡拆迁而不惜购买炸药与政府抗争。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也都是有着血淋淋的教训,看这部片时却越发让我感触,有时我也想,还不如干脆回老家算了,可是回去又能怎样?回去我就不面临这些问题了。谁不想好好的活着啊?可是现实是让她们没法安生的活着,要么是拆迁时得不到妥当有安置,要么是漂在城市里的人群一生都在为房子而折腾,虽然影片的结局暗示着一片大好,可是,房子这把心酸泪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