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周刊》华文成就奖颁奖
(2012-02-07 22:40:26)
标签:
温哥华世界华人周刊华文成就奖严歌苓张翎虹影陈应松 |
分类: 新闻 |
三位著名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张翎、虹影以及中国内地著名作家陈应松先生获得“《世界华人周刊》华文成就奖(小说类),每位作家获得奖金一万元人民币。
附:其他几位作家获奖理由:
严歌苓:
严歌苓,从早年的《少女小渔》到从前的妓女《扶桑》,从遥远的《雌性的草地》到身边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从《第九个寡妇》的惊艳再到《小姨多鹤》的诡谲,从《寄居者》的宏大到《赴宴者》的淋漓,尤其是从《金陵十三钗》中的血性再到新长篇《陆犯焉识》的奇绝,严歌苓的创作已经跳出了所谓的政治判断。无论是《第九个寡妇》里的王葡萄,《小姨多鹤》里的竹内多鹤,还是2011年新作《陆犯焉识》里的“爷爷”,她要表现的是一种“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严歌苓要突出的是人,而不是时代,她要在“人性与环境的深度对立”中,展现出“文学对历史的胜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崛起于北美文坛的张翎,首部长篇《望月》厚积薄发,开始饮誉文坛。之后除系列中短篇之外,长篇《交错的彼岸》、《邮购新娘》逐步奠定她实力派小说家的海外地位。2009年,张翎以新作《金山》登上世界华语小说的国际舞台。2011年其长篇小说《睡吧,芙洛,睡吧》在海峡两岸出版,中篇小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荣获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第一名。张翎的作品,乍看似水,再看似山。她善于将海内外如火如荼的生活纳入在陈年旧事的烟雨中娓娓道来,将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精神熔铸成一种传统与现代奇妙交合的典雅风范。
虹影,这位“心灵禁区的文字魔女”,其创作一直是面对自己,甚至离经叛道,从而使她成为当代华语文坛上的“另类”。从《饥饿的女儿》、《阿难》到《上海王》、《好儿女花》,虹影的创作,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当代中国文坛。其成名作《饥饿的女儿》被西方评论界誉为:“”这本书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从《饥饿的女儿》里面的长江,到《阿难》里面的恒河,虹影所思考的并不是个人的痛苦和哀伤,而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寻找的悲歌,甚至是世界性的“大流散民族”的文化哀歌,更是对人的命运在现代时空下处于”流浪“状态下的挣扎思考。2011年虹影出版了散文集《小小姑娘》,标志着她开始与命运与现实和解,“小小姑娘”在野蛮成长中过滤了忧伤与暗疾,重新发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