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风景

标签:
日本文化 |
分类: 日本文化 |
既然说禅无处不在,那禅长什么样呢?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但总不至于找来一得道禅师做心电图吧?好在佛说相由心生,于是,由相观心也许是一方便法门。
日本学者久松直一把禅宗艺术概括为7个特点:(1)不均斉,(2)簡素,(3)枯高,(4)自然,(5)幽玄,(6)脱俗,(7)静寂。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特点:“趣味”。
说禅心是赤子之心,也不真是婴儿的心境。这应该是一种返老还童的状态,是经过人生历练之后的童心未泯,是说话做事都有意思、有味道、有趣味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取向得益于禅宗,是东方人最有意思的情趣。
林语堂《中国人和日本人》写道:
“在这东方艺术的领域里(概括地可以说是对于一刹那间的诗意的领略以及对于普通地方和人生的细微事物的美点的领略),日本人也有他们独擅的地方。那种十七字俳句的发展(用以表现或仅仅提示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便证实了他们的优长。”
“那正如中国的诗歌里所表现出的中国人的情感那样,或者甚至更丰富些。”
“在幽默故事或随笔的发展上,正如我已经说过,日本人完全无须模仿中国人--例如,在一段旅行随笔里所创造出的一个人物,在这篇东西里,那个无赖汉在一顶轿子的坐垫下拾起一串铜钱,他一声不响便把它收藏在衣袖里,然后大模大样地拿出来替他的朋友们付酒资。
“这种幽默在日本人的卡通(Cartoons)里也曾发现,关于这种东西,他们具有八百年丰富而复杂的传统,现在又在他们的着名的木刻中表现出来。在卡通、随笔以及木刻里的情感,仍旧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的平常作为的敏捷感觉--两个下棋的人是这样的聚精会神,一个孩子竟能把一些东西放在其中一个的头上,而他却不觉到,或是一个可怜的书塾的教师,无意中给在戏玩中的小学生的皮球打中了他的头颅时,面上那种表情。日本的艺术家最喜欢便是这些东西,在那方面,他们比较中国的艺术家更富于中国气味。”
其实,“他们比较中国的艺术家更富于中国气味”的地方,就在于禅宗,日本人比中国老师的子孙更坚持走禅宗路线。以至西方最初接触的禅宗是日本的禅宗,英语Zen是日语“禅”的发音。所以,拿日本禅宗的“相”表现本来无一物的禅心风景,领略“一刹那间的诗意”,以及“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味道,非常有趣。
本来想选取几幅日本传统庭院和茶道的图片,但看到日本当代设计师須田悦弘(1969-)的作品后,觉得还是用发展的眼光选几幅他的作品,更反映传统与现代的源流。
須田悦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