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文化:自然的哀愁

(2014-11-18 17:52:23)
标签:

日本文化

国民性

分类: 日本文化

日本有一家文化旅游网站,叫JAPAN WEB MAGAZINE。 其日本文化板块的第一条主旨,是“日本の心”( http://japan-web-magazine.com/japanese/mind/index.html)。这可以翻译为“日本心魂”或者“日本精神”,总之是最代表日本人精神世界的意思。网站为这个主题只选了一张图片,就是这张在神社和寺庙洗漱用石盆(手水钵)上插两支白莲的图片。

 

日本文化:自然的哀愁

从这张图片的简单构图看,尽可以发现“和敬清寂”这些日本文化的基本要素,却更有着一种哀而不伤的伤感。从分布着零零散散青苔的旧手水钵,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体温;插着的两支白莲花,又有落花流水好景不长的无常感;表现了日本文化的主旋律——知伤感之心。

 

仅从自然观看,日本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主要是靠知伤感之心联系起来的。这方面的文艺作品很多。我选日本著名诗人西胁顺三郎(1894-1982)游历意大利的随笔《自然的哀愁》,是想多角度看一下,“日本の心”是如何通过对西欧自然的感受,来遍历“自然的哀愁”的。

 

文章中有一句名言:“自然的风情是一种哀愁感,和恋爱的哀愁一样是人们先天具有的东西。”不过,文中没有解释“恋爱的哀愁”是什么样的。我试着解释一下。美国经典影片Waterloo Bridge,中文译制片片名为“魂断蓝桥”,日文则为“哀愁”。换言之,这个爱情故事在日本人眼里就是“恋爱的哀愁”。

 

日本文化:自然的哀愁

 

下面,请分享这篇散文。

 

自然的哀愁

 

我认为,文化的内涵不是单指学问的进步和文明利器的发展。我认为,回到人们本来性质所具有的哀愁感中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自然的风情是一种哀愁感,和恋爱的哀愁一样是人们先天具有的东西。热爱自然风情是东方也是西方一种美的道德的表现。
 
    文明,可以说就是征服自然。当然,这时候的自然的意思,不同于“自然风情”的自然。科学的进步是文明,文化意味着一种精神的进步。
 
    人们于某种自然风情之中感受着哀愁,就是说此人利用自然本身作为自己哀愁之感的象征。
 
    自然风情是一种哀愁感,哀愁感是属于美的世界的。因此,自然风情和恋爱的哀愁一样被当做文学中的一种美加以利用。
 
    今年夏天,我游历了意大利,饱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化。对于美术的世界,绘画、雕刻和建筑等的鉴赏使我由衷地高兴。此外,我还领略了意大利的风土和自然风情。因为我热爱日本的风土和自然风情,到了意大利,无意之中就两国的风土和自然风情进行了比较。
 
    从风土方面看,意大利大体被包容在纬度四十五度到三十八度的范围内,日本被同样范围包容的是北海道和东北地方。但是,意大利实际上比日本干燥。当然,干燥的空气和纬度没有关系。我们在东京附近常见的植物和树木,这里尤其多,令人怀念。厚皮香、细叶冬青、黄杨、马醉木、百日红等都看到了。初夏,在罗马的大街上,夹竹桃开放着美丽的花朵。灰冬青的白花到处散落着。
 
    然而,一旦走出野外,自然的风情全变了。农家的门口和墙根生长着芬芳的金银花。这是欧洲文学中不可缺少的植物,是个非常有趣的存在。在日本,如果不是深山坳里,普通人家是不种的。去火葬场路旁的灌木丛里这种花互相缠绕着。
 
    这种植物可以说在全世界都很繁茂。在英语中有“旅人的喜悦”的意思,它可以使赶路的游子得到心灵的慰藉,或者给游人以感伤,也就是一种令人寂寞的野草。一般地说,比起日本来,意大利几乎没有什么杂草。的确,日本的杂草有许多种类,这一点尤其使我感到幸福。
 
    意大利的山丘每一座峰顶,几乎总可以看到寺院的塔。意大利式的塔充分满足了我对欧洲的兴趣。中国的风景画里也会使人体会到这种风情。我也喜欢奈良、京都风景中的寺塔。这些塔不是在山顶,而是在中腹或山脚。药师寺的塔立于田畴之中,这也是一种美景。法隆寺的塔位于布满松林的山麓,如果不离远些眺望,则美感尽失。当麻寺的两座塔远远高耸于松林之中,当我看到时非常激动。
 
    意大利野外的风情,山坡上秀穗的麦田里必然有葡萄园和橄榄园。这种风情日本是看不到的。此种景色常常作为古代意大利宗教画的背景,因此我总感到这些宗教画中有我存在。
 
    从火车车窗向外看,有许多杂草覆盖的小山崖,岩石崩塌了。宗教画中有很多这种岩石崩塌的景色。当我走在日本乡村的时候,尤其使我感到寂寞,因为没有这样的岩石。在意大利的原野看到这些岩石,一种“到处都一样”的瞬间的感伤打动了我。我不知道表现这种小山崖的词语,在日语和英语中是哪一个单词。这种伤感的、我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来自泥土的状态,不论哪个民族都没有为这种泥土的状态创造一个词儿。土块的崩塌可以画入绘画,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我很早以前就感觉到的一个遗憾。
 
    自然的风情,对于我来说,就是于极素朴的东西之中感到寂寞。没有比意大利更喜欢喷水和雕刻的民族了。我也能从自己的爱好中分别体会出各自的趣味。可我从以上那些东西中丝毫体会不出一点自然的风情。意大利人的这种兴趣是因为大理石比木材便宜,石雕必然发达的缘故吧?这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传统。当然,富有见地的罗马诗人中,也有人讨厌这些东西。我爱怜起竹笕来了。


(选自谢大光主编《日本散文经典》,陈德文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