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幅字看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0-03-01 00:01:33)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艺术评论

2008年秋,我陪一日本书法家去北京今日美术馆,看日本书法巨匠井上有一的书展。据说,他是唯一进入西方美术史的亚洲汉字艺术家。

 

有一幅字让我震撼。就是下面这幅作者记述自己经历东京大轰炸心情的字。

 

 

从一幅字看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内容:

从一幅字看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注: 

 

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这一空袭史称“李梅火攻”。

美国使用燃烧弹轰炸东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万人死亡,多数为平民,引起极大争议,即使后来的原子弹引起的伤亡至少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战略轰炸行为的目的主要是破坏日本生产战争物资的能力,以及降低日本人的士气,在总体战的理论中,这种攻势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但也有人认为,美国人以烧夷弹滥炸东京平民区造成十余万无辜平民死亡违反战争道义。部分人甚至视之为战争罪行。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也引起了对使用燃烧弹的道德讨论,策划轰炸行动的柯蒂斯·李梅后来也指出如果美国战败,他本人肯定会被控犯下战争罪行,但他也认为这次轰炸提早了战争的结束,从此减低了人命伤亡。后来, 据日本官员说, 燃烧弹空袭使工业“生产严重受损”。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也曾指出,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829911.htm

 

 

不谈政治伦理判断,单从书法艺术上看,我以为井上有一这幅字的艺术风格源自中国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实际上,日本传统文化几乎都来自中国古代,并且传承得连绵不断,甚或更张扬。

 

 

从一幅字看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

 

(注:


内容:

 

维乾元元年,岁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玉兰,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衬,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86967.htm?fr=ala0_1_1

 

 

还有十幅一组的字,是用书法表现《十牛图》的,很有趣。一幅字表现《十牛图》里的一个禅宗境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现在图书馆里有不少关于井上有一的书。

(注:十牛图是禅宗修行的图示,有许多版本。流传较广的有宋朝廓庵禅师普明禅师的版本各有十幅。
廓庵与普明皆以牧童喻心、牛喻性。值得一提的是两者皆不以人驯服牛为终局。甚至不确定是人驯服牛或是牛驯服人。两者亦有其不同之处:普明图中牛色由黑逐渐一段段的变白,隐喻野性的去除,廓庵图中并无此变,喻本性须认清但不见得须由黑变白。普明十牛图以“双泯”告终,相当于廓庵的第八图“人牛俱忘”。廓庵加了“返牛还源”与“入廛垂手”来比喻度众生的慈悲心。

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83113.htm?fr=ala0_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